星星點點的白光纏繞浮沉于古樹的核心中,白色的靈光中浮現出點點呢喃祈禱之聲,和一股感激的心意醞釀。
“這是……”凌云眉頭一跳,“信仰愿力?”
這些白光源自于冥冥之中,不知道是從什么地方誕生出來的。
通過追根溯源,這些白光中的呢喃祈禱和感激的心意,源于這些古樹身上生活的族群。
它們對庇護族群生存的古樹充滿了敬意,每當它們上下古樹的時候,它們的精神中就會涌現出一股虛無縹緲的力量,就有一點白光出現在古樹的核心當中。
但是這個白光太稀少了,只有聊聊數百,匯聚起來也不過是拇指大小的一團,對于古樹來說,這些信仰愿力太稀少了,并且這種力量初次出現,并沒有誰認識這種力量。
這種源自于生靈的崇拜和祈禱的心念寄托,極為虛無縹緲,沒有絲毫干涉世界的力量。古樹誕生至今,也許正是因為這信仰愿力而啟靈,但是因為沒有干涉外界的力量,古樹并沒有理會這些信仰愿力的存在。
凌云看到信仰愿力因為沒有收束的緣故,每一點信仰愿力在緩緩消散,這種消散的速度非常緩慢。按照凌云的預估,需要一個宙年的時間,那一點信仰愿力就會完全消散。這個時間和提供信仰愿力的族群的壽命等同,這當中應當有極為玄妙的關系,否則不會如此巧合。
至于這當中的關系,需要以后慢慢的驗證,眼下古樹中的信仰愿力確實吸引了凌云的目光。
但是這信仰愿力并非是永遠存在,而是處于消散和補充的過程,但是這個補充的過程非常緩慢。
整棵古樹上生存的族群只有幾十個左右,哪怕它們敬仰崇拜著古樹,也無法為它提供足夠的信仰愿力。因為它們的智慧太過低下,不夠成熟,并且它們的崇拜和敬仰并不完全堅定,所以導致純粹的信仰愿力極為稀少。
如此稀少的信仰愿力,不足以讓古樹和族群建立深厚的聯系,但是凌云覺得可以加固這個過程。
默默思索了一陣,凌云分出一道神念,降臨到了古樹的身上。凌云的神念一進入古樹的軀干,便把古樹本身朦朧的意識壓制了下去。而古樹這邊,則是感覺到一股浩大的意志從天空上降落下來,將自己的意識壓制到昏沉。
凌云以一道分神通過降神法,降臨到古樹身上。神識一掃,將所有信仰愿力收集約束起來,使其不再消散。只要有約束收集,其實這些信仰愿力可以一直存在。不像剛才那樣,一直處于發散狀態。
他將信仰愿力收集起來后,卻不知道該怎么處理這信仰愿力了。凌云雖然知道這些是信仰愿力,但是該怎么利用,他卻是一片茫然不知。因為這信仰愿力還是第一次看到,他這種先天神靈用不到信仰愿力,所以并沒有發現過。眼下這信仰愿力是他第一次看到,也就無從得知信仰愿力的妙用和用法了。
默默的回憶著以前關于信仰神的猜測,一個獲得信仰的神靈,其最重要的便是便是神靈的形象和能力,還有其神名。生靈只有在知道所信仰的神靈的神名,才能將信仰愿力準確傳遞給這位神靈。
如果生靈信仰的只是泛指的一個概念的話,這種信仰就會被這個概念的神靈平分。比如說生靈信仰光明神,如果這個信仰沒有確定特定那位光明神的話,信仰就會被一同持有光明神職的所有光明神平攤。
而神名和神靈的真名,則關系著神靈銘刻在世界上的印記。只有知道神名,這種冥冥中的信仰連系才能準確鏈接到這位神靈的身上。
所以,這棵還未誕生的古樹需要一個真名,將自身的存在銘刻于世界上,代表了自身的存在,才能更好的接受信仰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