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吸收著先天生死玄炁,參悟著玄炁中所蘊含的生死大道。造化大道得到生死大道彌補,變得更加完善。他本身就有代表生命大道的生命神職,這一次參悟的重點,就放在了死亡大道這一部分。
死亡大道——是生命大道的另一面,兩者相互克制,相互依存。正如光明克制黑暗,黑暗也克制光明,但是兩者也是一體兩面的存在。
‘生’與‘死’正如‘光暗’一般,也是一體兩面的大道。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這是一個輪回,也是輪回大道的根本之一。
欲成造化,必須要領悟循環的根本。輪回的根本,便是循環,無論是生死循環,亦或是光暗循環,這都是構成造化大道的基礎之一。
無法循環的大道,就像是一條直線,兩端無法連接,便會越行越遠,總有一日會到盡頭,直到矛盾無法調合,造化以崩潰終結。
凌云沉浸在造化大道的參悟中,這次最大的收獲不是領悟生命大道的另一面——死亡大道,而是參悟出了循環之理。
生死,光暗,陰陽,時空,冷熱等等兩極相對的大道法則,哪怕是于此無關的大道,其實都是處于循環之中。
循環之上,還有另一重道理,這一重道理是‘循環’的升華——‘易’。所謂易,就是變化的意思。只有‘循環’的造化大道還不夠完美,循環中再添加‘易變’之道,才能更加完美。
只是,想要參悟出易變之道,可不是那么容易。循環之道還能通過那兩儀對立的法則轉變來參悟。但是真正的‘易變之道’,必須要參悟出一種大道變化成另一種大道的方法。
大道之間的關聯很緊密,但是也很稀松。想要完成不同大道之間的轉變,這就相當于一個普通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把自身性別由男變女,或是由女變男。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凌云能否參悟出易變之道,可能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來參悟思考。
關于他的修行,領悟出了循環的道理之后,便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參悟中,關于造化大道中所蘊含的循環之理,一點點的完善著造化大道所缺失的部分。
不知道什么時候,凌云已經停止吸收生死玄炁。只有背后的寶樹,還在繼續吸收著生死玄炁,滋養自身成長。
早前進入生死之門時,這一株寶樹還只有數百丈大小。
到了如今,這株寶樹的高度有數十萬丈都不止。粗壯的根須鋪展開來,仿佛一片木質的地面,更高處那樹冠樹枝延伸到數萬丈之外,覆蓋了方圓數百里的范圍。
生死玄炁還在不斷涌來,好似無窮無盡一般。而寶樹的樹冠上,垂下無數的先天陰陽祖氣,一個個黑白交織的陰陽祖氣結成的陰陽雙魚,滿空游走。這些陰陽玄氣組成的黑白雙魚很快便會消散,散去所有存在的蹤跡,不知去往了何方。
就在時光慢慢流逝之后,樹上的九個果實已經成長到了一人大小。無數生死玄炁,陰陽祖氣包裹著九個果實,隱藏于寶樹那枝繁葉茂的樹冠中間。
最初的時候,那些神靈還有注意到那九個果實,但是等他們無論施展任何手段都不能摘下果實之后,便放棄了這個舉動。
這一日,他們正在凌云不遠處默默修行,忽然有一點異動驚動了他們。
他們察覺到異動的來源,紛紛抬起頭來朝頭頂上的樹冠看去。之前隱沒于樹冠中的九個果實,此時卻顯露了出來。
看到九個果實顯露,略一思索,諸位神靈便知道九個果實即將成熟,可能會孕育出神物,也可能會誕生其他的東西,所以諸人不禁緊緊地盯著那果實,想要在第一時間得到寶樹所孕育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