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中的符箓書,他就不相信了,自己沒有修行功法,就沒有辦法了。心下一發狠,暗暗忖道:“我就不信了,既然前人能創造出修行功法,我就不能創造修行功法!”
可惜,他并不知道,上一個紀元的神代,根本就沒有修行功法。所有神靈的修行都是從煉神還虛開始,他們直接參悟法則,一切都圍繞著神職法則而修行,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修行功法。也難怪他沒有在此地找到任何功法典籍。
凌云下定決心,自己創造修行功法。
這并不是什么狂妄之語,因為他手里掌握著上一個神代紀元的神文,還有手中這一冊符箓書。有這些東西打底,不敢說創造出無上神功,能讓自己入道修行這就足夠了。
“凡人修行,都是以靜心為第一步!”凌云默默回想著,“靜心為修行第一關!正所謂是心不靜則意不定,意不定則神不寧。根據我所知,心意不定,則后天識神活躍,識神活躍會掩蓋先天元神。”
但是凌云知道,這些其實是修行到了高深境界才會用到的,真正修行為什么要以靜心為第一呢?
“說一千,道一萬,說到底不過是因為心念雜亂,會掩蓋一切身體中的自我感觸。收心入靜,是將一切雜念和外物都摒除,才能體會到身心的變化。只有體會到自我的身心變化,才能把握自我,入道修行。如果連自我也無法把握,又談何修行?”
“前人入靜,有種種不同方法——虛靜,心齋,坐忘,守一,存想等等。”
“虛靜法當為第一,此法出自《道德經》,虛其心,靜其心,摒棄私欲,無思無慮,心靈空明。這只是虛靜法所達到的第一步,老子還要求‘致虛極,守靜篤’,要達到虛靜至極,必須要‘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也就是說,學習是增加知識,但是要做到‘致虛極’,必須要拋棄自己所學,將一切知識摒棄。要做到‘守靜篤’,還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保持心靈的質樸純真,才能做到‘守靜篤’。”
“老子的虛靜法雖然高,但虛靜法必須要自然而然,想要做到實在是太難了!”凌云回想了一陣,記得以前從書上看到過虛靜法,但要做到這一點卻很難。
“一般人坐下來時,都是心中念頭紛飛,哪里能做到虛極靜篤?雖然這種靜心方法一旦成功,對日后修行的好處是事半功倍,但這種無為法根本不適合大多數人,我也做不到那種程度,所以還是放棄為好。”
“心齋和坐忘都源自于莊子,如果說老子的虛靜法是最上上乘的法門,心齋和坐忘就是上乘法門,雖有門徑,卻沒有具體方法。”凌云想了一下,覺得這種沒有具體方法的法門也不適合自己。
“那么,剩下的守一和存想這兩種方法了。”凌云盤算了一陣,“守一,既是指將注意力集中,守住某一點或某個事物。存想,亦叫‘觀想’,是指思念想像出某種事物,以此替代自己的心念,以一念替代萬念,達到收心入靜的結果。”
凌云的目光落到了符箓書上,“守一和觀想是最容易做到的,雖然只是中乘法,但這兩種辦法卻有很大的潛力。我手里現在有太初三千赤書玉字,這三千文字有無上玄妙,我無需觀想其他的事物,只需觀想出三千赤文,就能輕而易舉達到靜心的第一步。”
“只是,三千赤書玉字太過玄妙,不知道我能否觀想成功?”手掌倏然握緊了符箓書,凌云有些猶疑。哪怕有記載三千赤文的符箓書在手,他也不確定自己能否觀想成功。“如果不行的話,只能存想次一等的神文了。”
如果選擇次一等的神文,雖然也有無窮玄妙,但凌云卻隱約感覺到,如果自己選擇次一等神文的話,自己恐怕會錯失最大的機緣。這并非神文比赤書玉字差,而是他感覺,自己一旦選擇神文,再想要在修行中掌握三千赤書玉字,恐怕要等他修為晉入高深境界才有可能了。
一個是現在就能掌握一部分赤書玉字,一個是等到很久以后,才能掌握赤書玉字,兩者的差別很大,由不得他不謹慎。
想到這里,凌云略微放松手掌,翻開符箓書,低頭在上面尋找最簡單的赤書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