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凌云不禁想到了記憶中的‘五德大道’之說——功德,道德,圣德,陰德以及福德。
“此五德大道雖是小說家言,但卻未必沒有其因由。不過,按照我的記憶,光是五德大道的話并不完全,若要講五德大道,必然牽涉到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先天五氣(先天紫氣,先天清氣,玄黃之氣,素白之氣,陰陽之氣)與先天五運(命運,氣運,福運,劫運,末運)。”
細細查閱記憶中的說法,先天五太、五氣、五德之間相互牽連。先天太易生青氣,化圣德大道;先天太初生紫氣,化福德大道;先天太始生玄黃、化功德大道;先天太素生白氣,化陰德大道,;先天太極生陰陽氣,化道德大道。
這些說法,大致可以確定有一定道理。至于五運之說,則各有不同:有以命運,氣運,福運,劫運,末運為五運;也有以氣運,殺運,劫運,截運,末運為五運;也有以氣運,福運,劫運,殺運,末運為五運……
數種版本,說法各執一詞。
凌云比較各種版本,仔細推算他認為命運,氣運,福運,劫運,德運之說,應當才是正確版本。
他又為何會如此認為?
且不說其他,殺運,劫運,截運和末運之名,單從望文生義角度而言,都是不好的一面。氣運之名,則顯中庸之相。正所謂天陰陽,日分晝夜,全都是不好的,那好的一面又在哪里?
劫數來臨各有表征,殺戮亦為其一,終結更是囊括其中。劫運之道,當囊括殺戮與終結。故此,將殺運與末運自劫運中分離出來,實為大謬之言!
截運之截,實為動詞之名。就如河流流動,乃是自然運行,截運之說,如人打水,人做既有,不做既無。而大道常在,不為堯存,不為紂亡,此道為‘做既有,不做就無’,何以稱之為大道?
且截運之舉,旨在掠奪、破壞,實為亂天之法。既是如此,又如何能夠稱其為‘先天大道’?
故此,凌云摒棄了這種說法,選擇符合自然運行的說法:命運為五運之總括,諸運之首,氣運貫穿命運,緊隨命運之后,福運為命運之正面,劫運為命運之反面,德運則為五運之終末,命運之緣由。
其中,德運較為特殊。德運為萬物相互作用,產生各種影響的過程與結果。譬如水在河中流動,遇熱蒸發,遇冷凝結,滲入大地,與泥互融,等等經過,不一而足。于水而言,水要流動,這些經過便是其命運表征。各種經過過程,與外物互相影響的因素,共同構成了水的命運。故此,德運為命運之動量,命運為德運之表征。
若以太極圖形為比喻,命運如包裹太極之大圓,氣運為分割太極陰陽之曲線,福運為太極之陽,劫運即為太極之陰,而德運則是推動太極圖形旋轉的力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