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這個更好說,這不是有兄長在嘛。哎呀!”
“你腦袋里裝的都是什么啊?本官身為涪陵郡太守,怎么能有資格去查江陽郡的賬?”
“啊!那怎么辦?兄長,你可要救我!cd我是不回去了,但江陽郡也要盡快接手!”
“真是個無賴!罷了,我們先不去交接。我們進入江陽郡后,就在漢安下船,然后為兄帶你去一個地方。涪陵那邊為兄派人催一催勇伯和承祚。”
“哈哈哈,小弟就知道兄長不會不管我的!我們在漢安下船后去哪兒?”
江陽郡,下屬三縣。三縣基本呈一條直線排列:北端是漢安縣,縣城所在區域基本與21世紀的四川省內江市區重合。中間是郡治所在的江陽縣,也就是21世紀的四川省瀘州市。東南端是符節縣,縣城所在位置大體在21世紀的瀘州市合江縣城區范圍之內。
后世的內江,以盛產甘蔗、白糖著名,號稱甜城。不過在這個年代,甘蔗還在印度半島的某個旮旯里。所以甜城什么的,是沒有的。而后世的瀘州,號稱酒城——這個就跟關彝更沒有什么關系了:生產高度蒸餾白酒是很多穿越者的大殺器,關彝要搞也沒啥難度,但問題是他現在缺糧食缺得要發瘋,誰敢搞糧食酒業他恨不得殺了誰。他自己又怎么會去搞高度白酒這種極其耗費糧食的東西呢。
之所以在漢安下船,是因為從漢安縣城往西南方向走大約五六十公里,就到了一個現在還沒有具體的名字,但在后世赫赫有名的地方:鹽都——自貢。
鹽,作為一切動物身體里必須有的東西,對于人類生存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直到中國的經濟徹底起飛之前,幾千年來,鹽業都是國家財政占比極重的來源之一。
具體到蜀漢來說,因為蜀漢不沿海,所以蜀漢國內的鹽基本都是通過抽取地下鹵水,然后蒸煮得鹽。蜀漢為此專門設置了司鹽校尉,負責全國的食鹽生產、銷售。第一任司鹽校尉是王連,幾十年下來,王連和他以前在鹽府的屬下呂乂、杜琪、劉干等人,都先后成了兩千石高官,由此可見主管鹽業的官員在蜀漢政權內部的重要。
但是蜀漢的鹽業生產有一個最大的問題:生產技術落后。當然,這種落后是相對于后世而言——總之,由于生產技術的限制,蜀漢的食鹽生產,往往是先選定地方,然后人工挖一個表面積很大的坑,之后慢慢的往下挖,直到人在井下無法呼吸為止——這種方法,一般只能抽取地下一二十米之內的鹵水,其產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別看巴五郡、蜀六郡到處都有鹽井,但蜀漢的食鹽生產,卻只能是保證國內的需求,大宗的對外銷售是沒有的。
作為一個穿越者,作為一個參觀過自貢鹽業博物館的穿越者。關彝非常清楚的知道,給井鹽開采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技術,就是北宋年間被四川大英縣人發明的卓筒井技術。有了這個技術,鹽井最多可以打到地下一千米。
自貢所在的這塊地方,在三國時代已經開始產鹽了。但同樣由于生產技術的限制,其產量在蜀漢眾多的鹽井中并不算特別突出。雖然也有司鹽校尉府的官員進行管理,但并不太受重視。
作為參觀過鹽業博物館的穿越者,關彝很清楚,蜀漢時代,自貢就已經有了比較著名的鹽井:富世井、大公井,所以雖然現在的這塊地方還沒有具體的名字,但有了這兩口鹽井做參照物,關彝很快在這一塊無名之地中圈定了后世自貢主要的深井產鹽區。
“令行啊,相不相信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