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呵呵,終于來了么?好啊,你要的東西我一次給到底,看你真的敢不敢拿!
賈充:汪汪,主人。情況不太好啊。皇帝那邊倒是很爽快的下詔了,但是陳家、山家、荀家、蔣家……全都不吭聲啊。
司馬昭:人心還是不夠齊啊。看來威望和功勞都不夠大啊。算啦,退回來。下一步我們爭取搞點軍功啥的……
“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關彝很是沉重的嘆了一口氣:“司馬家的篡逆之心已經無法自抑。現在唯一阻礙他們走出最后一步的就是拿得出手的軍功。現在看來,這偽魏的傾巢而來,快則一兩年,慢不過三五年。”
“太守說的,都是實情。可是我涪陵郡雖然已經大治,但畢竟基礎太差,積累的時間太短。即便偽魏傾巢而來,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令伯說的有理。但是……”關彝站起身來用力的揮了揮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大漢,不管別人是怎么想,我是一定會為之奉獻一切的。”
“我等亦當追隨太守(兄長),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彝得幸結識諸位。”關彝對著大家拱了拱手,然后說道:“本官在cd時,也對陛下說了剛才的話。得蒙陛下信任,允許本官在涪陵郡組建、訓練一支三千人的新軍……”
“兄長,此話當真?”
這當然是真的,在這個事情上關彝可不敢開玩笑。新建軍隊這種事情,沒有皇帝的首肯他膽子再大都不敢做。不然還沒等到龐會來殺他,蜀漢朝廷都要把他關家滿門抄斬了。這是那天晚上劉禪同意入股復興鹽業后關彝拋出來的后續條件。雖說劉禪心里有一定的不滿和疑慮,但在“司馬家想篡位就必定要全力伐我”這個不容置疑的假設下,還是捏著鼻子認了。
“諸位,現在涪陵郡的產業已經步入了正軌,商路已經全部打通,覬覦我們的小人也會暫時消停一段時間。所以接下來這幾年,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擴大生產,積蓄錢糧,訓練隊伍。為即將來臨的大戰做好準備!”
“我等謹候太守命令!”
景耀二年的六月,涪陵郡開始了悄然而又劇烈的變化。
首先是產業的重新布局。
油桐的生產線全部南移到漢復縣,農業生產的重心轉移到了涪陵郡下屬五個縣里,相對地勢最為平緩的丹興縣。關彝拿出足夠的錢糧刺激,吸引郡內的漢民、畢茲卡遷移到丹興縣開墾荒地。
丹興縣就是后世的重慶市黔江區。在這個時代,由于交通不便,遠離蜀漢統治中心,境內密布大量畢茲卡蠻寨而且比鄰東吳的武陵郡等諸多原因,一直沒能得到有效開發。屬于雞肋一般的存在。
但在后世,這里因為地處武陵山脈中難得的盆地平原,一直有“小cd”之稱。在21世紀,這個地方的糧食種植面積最高的時候超過了100萬畝。
關彝本來也沒準備開發丹興縣:交通太不方便了,要把丹興縣里的糧食搬運出來,光是沿途損耗就不少——他開始瞄準的是巴西郡。但由于巴西郡沒能拿到手,他也只有咬牙往丹興縣里砸錢。他的目標是:景耀二年移民五千人,開墾荒地十萬畝。景耀三年再移民一萬人,再開墾荒地二十萬畝……如此到了景耀五年,涪陵郡的田稅將可以達到五十萬石。算去搬運損耗后也能完全實現糧食自給。
之后是投入資金,在漢平縣設立陶瓷作坊。漢平縣的土壤并不是生產瓷器的好土,一般的瓷器肯定銷售不出去。關彝是要生產骨瓷——現在復興社的生豬越來越多,骨頭也要給我充分利用起來。這將是復興社新的利潤增長點。
接下來就是擴大產能,提升商品利潤率。
以生豬生產為核心的輕工業產業鏈,繼續集中在涪陵縣——這里有烏江,物流方便。
關彝再找糜家商會借貸了大量錢糧,以更為優厚的條件吸引武陵山脈里的畢茲卡、孟茲黑、廩卡、南客部落下山,進入復興社的工廠做工。關彝對孫剛提出的要求是,從景耀二年起,涪陵郡的生豬出欄量每年都要翻一翻。香皂的種類要多樣化,牙刷的材質要高端化,果酒的包裝要精美化……
安排好了郡里的庶務和復興社的生產后,關彝帶著復興學堂的一千二百個學生,來到了涪陵縣和漢平縣之間的一座大山深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