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移行的岷山山脈北麓。和秦嶺內部有很多山間盆地一樣,岷山山脈內部也有不少地形平緩的盆地。而沓中就是這樣面積開闊、土壤肥沃,極為適宜耕種的山間盆地。
蜀漢大將軍姜維自景耀五年來到這里屯田后,一年之內,已經開墾出四十萬畝麥田。在去年的秋季種下第一季冬小麥后,在這一年的夏天,已經迎來了風吹麥浪的收獲季節。
按照常理,冬小麥的收獲季節一般是在每年的六月下旬。但由于這里是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海拔偏高。所以這里的收獲季節稍稍晚了一個多月。而正是這一個多月,導致了姜維兵團行動的延遲。
“大將軍!我軍駐守在盆地西北高山的斥候來報,距離此地八十里,已經發現了偽魏的前鋒部隊。看旗號,應該是偽魏金城太守楊欣。”
“知道了,再探!”
“喏!”
打發走了斥候,姜維面色沉重的看了看輿圖:“甘松方向,楊欣。我軍正北面,王頎。東北方向發現了牽弘的旗號……三路齊來,可是,鄧士載在哪里?”
大廳里的人不多,但也算是有幾個。可是能接姜維話的人真的不多。
看看姜維現在的班底吧:護軍劉敏,這是和王平同時代的人物,現在已經七十五歲了。參軍來忠,也是快七十歲的人了。接下來就是騎都尉趙統,牙門將趙廣等人。也都是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再往下,就沒什么人了!
沒有人答話。姜維也沒有再問。而是攤開自己的右手,又打開了那張已經快要被他挫爛了的小紙條:鄧士載尾隨將軍,諸葛緒當頭攔截。將軍速東返!彝。
這是糜家商號在漢中的人半個月前送到姜維手中的。依靠穿越者的優勢,關彝非常清楚的告訴了姜維他將面對怎樣的困境:鄧艾這一次的任務不是和你直接交戰,而是尾隨著你。只要漢中戰局吃緊,你是一定要率軍東返的。到了那時候你后面有一個尾巴,前面又有敵人正面阻截,您該怎么辦呢?所以,你還是趁著鄧艾沒有跟上來的時候,盡快東返漢中吧。
可惜窮怕了的姜維果然如同鄧艾所料一般,一直拖拖拉拉到沓中的麥子成熟后,才開始考慮東返漢中的問題。
“子誠(來忠),我軍的麥田已經收割完畢了吧?”
“還有三萬余畝散落于山丘處的麥田沒有收割。其余平地上的麥田已經全部收割入庫。”
“哎我失策了。那三萬畝的麥田全部燒毀。命令全軍整備行裝。兩日后,我軍全軍東返!”
“喏!”
……
西元263年八月十一日。姜維的部隊開始從沓中出發,向著漢中郡前進。
但是沓中,作為蜀漢版圖的西北角,實在是,太偏僻了。
這里距離漢中的底部陽安關二百八十公里,距離交通要道橋頭二百六十公里——這都是說的直線距離。實際上在當時極端落后的道路條件下,姜維軍的東返路程,最少都是六百公里以上!沒有二十天,姜維軍團根本就趕不到陽安關。
而二十天,還只是一切順利的理論值。事實上,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為就在這一天,駐守在狄道的鄧艾軍主力,也開始全軍南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