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十年前太傅(諸葛恪)北伐的時候比起來,現在的合肥城沒有那么堅固了。畢竟六年前諸葛誕反叛的時候,讓我們大吳的軍隊進了合肥城嘛。雖然最后我們還是退回來了,但退兵之前我們可是把合肥城扒過一次的。”
“原來如此,那大將軍,此次北伐的意義何在呢?”
“嗯,魏國的主力正陷在西蜀,我們這個時候攻打合肥城,敵人不會得到有力的支援。這個時候打,很有希望成功。只要拿下合肥,我軍的長江防線就可以大大縮減長度,如此,就減少了被敵人將來攻打我國時,多點同時進攻,防不勝防的尷尬局面。”
“原來如此,也就是說,我們要趁魏國的主力從西蜀回撤之前拿下合肥才相對容易一些是么?”
“是的。”
“呃……可是,好像兩個月前我們就發兵了,但是現在……”
“你是說我們為什么還沒有開打是吧?我有什么辦法?各個世家大族的私兵來得極晚不說,來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根本不是各家的主力部隊!國家的兵呢,甲仗不齊,糧草也沒準備好。我怎么敢打啊?!”
(記者:哎,丁將軍的脾氣還是一如既往的火爆啊。待會回去得把這段刪掉。阿內?是現場直播?這可慘了。)
“嗯嗯,左將軍。大將軍剛才的話你都聽到了吧?”
“聽到了聽到了。哎呀,有些老同志啊,就是對工作要求太嚴格。認真是對的,但是太認真就不好了。我們的工作總體來說是好的嘛,偶爾有一點紕漏是難免的嘛。要給同志們改進的機會嘛……還有,不要過多的強調客觀的困難,要充分的發動主觀能動性。糧食不足就少吃點,兵器不足就用我們鋼鐵般的意志去彌補。我堅信,在皇帝陛下的感召下,我們大吳的將士,必會戰無不勝!陛下萬歲!大吳萬歲!”
(記者:我怎么聽起來不是萬歲是萬衰呢?)
“好的,非常感謝前方記者為我們帶回的淮南一線的現場報到。接下來,進入深度報到欄目。本期的嘉賓是,上大將軍施績施公緒先生,大家掌聲歡迎。”
“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好。”
“施將軍,我們都知道,您以前叫朱績,最近得到陛下恩準才改名叫施績,這是怎么回事呢?”
“哦,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我父親是前左大司馬朱然。其實,我父親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爺爺不姓朱,姓施。我的祖母才姓朱。我的祖母的哥哥是前安國將軍朱治。朱治將軍早年沒有兒子,而我爺爺又死得早。所以朱治將軍就領養了我的父親,并讓其改名朱然。我父親在大皇帝(孫權)還在的時候就請求改回施姓,但大皇帝沒有準許。這一次今上終于批準了我的請求,所以,我認祖歸宗哪。以后大家請叫我施績,謝謝!”
“好的,下面我們進入主題,請施績將軍為我們分析講解一下當前魏蜀兩國的戰局。”
“好的,各位觀眾請看這幅輿圖。根據我們現在得到的情報,魏國的征西將軍鄧艾,率領一支三萬人的部隊,走景谷道,出江油,進入了益州盆地,并徹底把劍閣甩在了腦后。而且,根據最新消息,西蜀的衛將軍諸葛瞻率領的西蜀最后一支部隊,也在綿竹被鄧艾打得全軍覆沒。所以,這一次魏蜀兩國的戰爭已經失去了懸念。蜀國,即將亡國!”
“您這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