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個來月,十二三萬大軍枯坐于劍閣門外,從軍將士不是沒有怨言。但大家之所以堅持了下來,一方面是洛陽沒有明確的收兵命令。另一方面,大家都在等待鄧艾那支軍隊的消息——偷襲成功了,大家順利南下。失敗了,早點回家。所以當聽到鄧忠出現的時候,皇甫闿立即意識到:我們該回家了。
匆匆來到城樓上,看到城下的軍隊很是配合的全部點亮了火把。皇甫闿本來就不多的警惕心又少了一些:若真是蜀軍來偷城,哪會這么主動的把自己照亮啊。
再就著明亮的火光看了看下面的隊伍。嗯,全部身穿的大魏制式鎧甲,連盾牌和樸刀都是大魏軍制式的。很真啊!
再看,哦,這隊人形銷骨立,瘦得不成人形。這絕對不可能是蜀軍的部隊——他們在劍閣里面吃得好著呢。
到了這里,皇甫闿已經基本放下了警惕心,但畢竟程序還是要走一遍的。所以他開始問話:本將乃是鎮西將軍府參軍皇甫闿,城下帶隊之人是誰?請出來答話。
“見過皇甫參軍。罪將乃是征西將軍鄧士載之子,隴西軍鄧忠。罪將等在綿竹獲勝后,趁勢南下cd。結果在cd以北四十里處的新都城敗于蜀軍。近乎……全軍覆沒!罪將掙扎著帶領這些兄弟從米倉山翻山而來,現在全隊斷糧已經三日,還請皇甫參軍打開城門,讓我們進去暫且安歇。”
“敗了!?都打到cd北面四十里處卻敗了?”皇甫闿聽到“鄧忠”這樣的話語,也不由得深感惋惜。不過,他還是沒有讓開門:“征西將軍在哪里?”。
“家父……嗚嗚嗚……家父已經殉國了。若不是家父親自斷后吸引追兵,罪將,也,嗚嗚嗚,也到不了這里!”
嗯,戰敗逃亡之際,做爹的讓做兒子的先走,符合人之常情。可是……這鄧忠我不認識啊。多年來我在洛陽中軍,鄧艾父子在隴西軍。大家從未見過面啊。就是鄧艾兩個月前去了劍閣一趟,當時我也不在啊。還有,我這城里都是中軍啊,跟隴西軍平時基本不接觸啊。
看著城樓上的皇甫闿沉默不語。城樓下的“鄧忠”大急:“參軍,罪將知道深夜開關不合規矩。罪將也不做如此非分的要求。今夜可否請將軍派人出城送些柴火、吃食、飲水、帳篷等物。讓我們在關外將就過一夜。明日早晨再放我們入城如何?”
這個可以有啊。聽到“鄧忠”如此通情達理的話,皇甫闿再無遲疑:“來人啊,先派人出城,給城下的兄弟們先提供些吃食。待會再送一些帳篷出去。各位兄弟,非是我皇甫闿不通情理,實在是這陽安關事關我軍糧道。不得不謹慎一些。今日就請諸位兄弟在城外委屈一晚。明日大家進城后我再向大家賠罪。”
“豈敢豈敢。多謝參軍!”
“枝吖”聲中,陽安關的南門打開了。幾十名魏軍端著吃食走了出來。
到了這里,由于警惕心的嚴重不足。皇甫闿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第一,沒有讓下面這隊軍隊退開一定距離之后才開城門。第二,他忘了陽安關作為一座蜀漢修建的,主要是防備北面敵人的關卡。其北城是有甕城的。而南城,是沒有的!
當城里的魏軍打開城門出來后,一開始大家的氣氛還其樂融融。城下的士兵一片感激感謝的話語,讓城樓上的弓箭手都不自覺的放下了弓弦。但是,等到城里的魏軍準備回城的時候。這支軍隊突然之間開始拔刀相向!
“大漢涪陵郡兵曹從事趙毅在此!皇甫闿,這陽安關,是時候還給我們大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