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炎興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漢中軍團帶著大量的守城物資進入陽安關。鐘會軍在即將攻克陽安關的前一刻,倒在了終點線前。
二十七日,衛灌、胡烈率領劍閣大營的敗兵抵達陽安關,與鐘會等人匯合。
二十八日,在收編了曹魏劍閣大營里的兩萬雍州軍和四萬民夫后。劉諶、姜維、霍弋、馬杰等率領四萬余人的主力部隊抵近陽安關。
二十九日,全軍徹底斷糧的鐘會派出使者,向劉諶投降。
炎興二年(264年)一月初三,姜維、馬杰率軍出現在興勢,據守在箕谷南端出口的荀愷等人,見到姜維的旗號,知道大勢已去。迅速的全軍退回長安。
至此,從炎興元年(263年)八月開始的這場魏伐蜀之戰,在經歷了四個多月的慘烈廝殺后,暫時告一段落。
“臣北地王諶、大將軍維、左將軍彝、安南將軍弋……權中郎將杰等頓首陛下。炎興元年八月,魏逆犯我邊境。戰事初起,強擄得逞一時。陰平、武都先后失陷。又有蔣舒、馬邈等厚顏無恥之徒臨陣降敵,致使王師鋒銳稍挫……然我大漢,上有列祖列宗庇佑,下有軍民萬眾一心。但有昂然奮發,賊寇瞬時灰飛煙滅。一戰滅敵于新都,賊酋鄧艾授首。二戰于陽安、三戰于白水、四戰于劍閣……今魏逆入寇大漢之酋首鐘會,箭近糧絕,于二十九日全軍請降……二年一月初三,魏逆余部退出我漢中全境。臣等不日將發兵陰平、武都,收復失地,驅殺余孽。其捷報通傳之日,當在不遠矣!”
“自炎興以來,雖偶有叛漢附逆之無恥奸人。然臣民百姓,大多心懷忠義之心。牙門將廣、陽安督僉、梓潼守子明、衛將軍瞻、右大將軍宇、羽林督球、尚書郎崇、衛將軍子尚……并大漢將士二萬六千余人,皆盡忠為國,沒于王事……大漢國祚由危轉安,皆賴此等英烈舍生忘死,奮勇報國!諸靈蒼天之上,必將永世庇佑大漢。宜將建祠配祀,使其永垂不朽!”
……
時間進入了西元264年的1月,在歷史的本位面,這個時候蜀漢亡國已經有兩個月之久,但現在蜀漢還活得好好的。穿越者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在這個時候,徹底改變了歷史!
當然,關彝此時已不再是一只小蝴蝶了,他改變了蜀漢的歷史,同時,也間接的改變了曹魏和司馬家的歷史。
從十二月二十一日接到杜預的報告起,司馬昭心里就很清楚,除非出現奇跡,鐘會那支十萬人的大軍是沒得救了。而奇跡這個東西,像司馬昭這種現實到了極點的政治生物,一般是不會怎么期待的。
所以,司馬昭的應對,完全是按照本方全軍覆沒的情況來做計劃的。
十二月二十二日,廷尉荀勖(東漢司空荀爽的曾孫,其母親是鐘會的堂姐)帶頭,尚書郎郭奕(此郭奕為郭淮的侄兒,不是郭嘉的兒子郭奕。郭嘉的兒子郭奕和他爹一樣是個病秧子,死得早)、給事中和嶠等人跟進。一起上書魏帝曹奐,說是相國近期制定五等爵制(漢朝的爵位一般只有王、侯兩級。公的話一般都是給準備篡位的權臣。司馬昭的五等爵制是恢復了西周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的爵位,這一爵位等級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使得朝廷再現西周禮制,上下尊卑一目了然。此舉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