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冊封魏帝國的中領軍,新昌侯司馬炎為王世子。
同日,拜魏帝國的尚書仆射裴秀為晉王國的尚書令、拜賈充為王國太尉、拜楊駿為御史大夫(弘農楊氏,司馬炎的老丈人,被曹操殺掉的那位楊修的遠房堂兄弟)、拜魏帝國荊州方面軍司令官陳騫為晉王國車騎將軍、拜魏帝國揚州方面軍司令官石苞為晉王國驃騎將軍……
消息傳出,舉國嘩然。
請問,衛灌、鐘會在哪里?為什么沒有職務?請問,荊州方面軍和揚州方面軍的軍事長官都成為晉國重臣,三大地方兵團里最強大的隴西方面軍的軍事長官鄧艾呢?這些人都沒有上晉王國的重臣名錄,那說明了什么呢?
毫無疑問,他們都在伐蜀戰爭中完蛋了!
怪不得多年來一直假惺惺的司馬昭,這個時候是如此急不可耐的要在晉封公爵后不到兩個月就要上位王爵啊!因為如果不趁著這個空檔期把這些事情搞定,那么當伐蜀慘敗的消息傳來后,司馬家要想再度獲取軍功,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的事情了。至少司馬昭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而若是司馬昭死了,篡位之路還沒有鋪好,那個還不到三十歲的司馬炎能夠搞定這一切嗎?
原來如此!
中國人辦事,從來講究一個面子上過得去。司馬家這十幾年不管是厚顏無恥多次指鹿為馬也好,抑或心狠手辣頻頻抄起夷三族的大殺器也罷。但不管怎樣,司馬家的當家人每一次加官進爵,都至少在表面上是說得過去的。而這一次,在國家遭受如此慘敗的情況下居然強行打一個時間差……好吧,你贏了,誰讓刀把子在你手里呢。我們可不想被夷三族……不過啊,你這樣搞,我們心里是很不舒服滴,這心里一不舒服啊,就難免有其他的想法啊。
西元264年,曹魏景元五年一月二十八日,在司馬昭強行稱王一個月后,喧囂一時的曹魏朝堂勉強安靜了下來。這個時候,曹魏伐蜀徹底慘敗的消息,終于擴散開了。
十八萬大軍,除了荀愷、李輔、劉欽三將因為身處陽安關之北,所以其麾下的兩萬三千多人(攻打陽安關有折損)全師而退外,其余十五萬六千余人再加六萬多隨軍民夫,全部丟在了益州。
雖然各世家大族早有心理準備,但當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全都瞠目結舌,啞口無言。
就在這一天,自劉備因為衣帶詔之事于西元199年從許昌逃離,曹劉兩家再無官方往來開始。時隔六十五年之后,一支蜀漢的使者團隊,進入了洛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