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俶,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文鴦(表字次騫,小名阿鴦。后世大多稱文鴦,本書以后也都稱文鴦)。這是三國后期,個人戰力堪比呂布的超一流猛將。
西元256年,曹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討伐廢立魏帝的司馬師(淮南第二叛)。司馬師親自領兵平叛。在這次戰役中,文欽之子文鴦,單騎沖入敵陣,來回進出五六次,殺傷數百人而無人能擋。司馬師當時眼睛上長了一個肉瘤,剛剛做完切除手術。被文鴦的英姿所驚嚇,整個眼睛從眼眶里跳了出來。由此病情加重,在這次戰役結束后,還沒有回到洛陽,在路上就掛掉了。
本次舉兵失敗后,毌丘儉被殺并夷滅三族。文欽帶著文鴦、文虎兩個兒子逃到了東吳。
西元257年,新任曹魏鎮東大將軍諸葛誕再次在壽春起兵討伐司馬家(淮南第三叛)。時任東吳大將軍的孫綝派文欽、文鴦等人率領部分吳軍先期進入壽春幫助諸葛誕守城。但諸葛誕和文欽本有宿怨(淮南第二叛時,諸葛誕背后捅了毌丘儉和文欽一刀),所以戰事不利時將帥矛盾爆發,諸葛誕殺了文欽。
走投無路的文鴦兄弟只好向曹魏方的統帥司馬昭投降。說起來,文鴦是導致司馬師過早死亡的罪魁禍首之一,但因為當時正在圍城,司馬昭不能殺了他們兄弟倆——殺了降將只會堅定守城者的意志。所以雖然心里老大不高興,但還是捏著鼻子接受了他們的投降。
之后的文鴦兄弟就一直被司馬家雪藏起來,官位不高,也沒有具體的職務,成了閑人。
在歷史的本位面,文鴦坐冷板凳坐了整整二十年,到了西晉年間,由于西北叛亂愈演愈烈,胡烈、牽弘、楊欣這樣的經年老將先后被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率眾擊殺。朝廷已經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文鴦才重新得到啟用——然后文鴦干凈利落的平定了西北叛亂。當然,最后文鴦的結局不是很好:八王之亂中,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污蔑文鴦謀反將其斬殺并誅滅其三族……
總而言之,文鴦降魏是迫不得已——他和司馬家的關系非常尷尬。對于司馬家來說,這種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啟用的。
當然,由于穿越者的緣故,現在的司馬家就到了萬不得已的境地。于是,這一年也只有二十六歲的文鴦,僅僅只是被冷藏了七年后,終于得以再次出場!
輕輕的搖動馬韁,文鴦慢悠悠的催動著胯下戰馬來到了馬杰的面前。
“馬超之孫?”
“正是。”
“見過馬孟起本人么?”
“閣下說笑了,我父親都是遺腹子,我又哪里有幸親眼見到祖父?”
“哎,遺憾啊。”
寂寞的眼神,抬首望天之后,文鴦將視線放平:“知道我是誰么?”
“閣下恕罪,不知。”
“無妨,本來也沒見過面嘛。我姓文,名俶。字次騫。”
“嘶可是在壽春之役中單騎沖陣勢不可擋的文鴦?”
“哈哈哈,這點微末小事你也知道啊。不錯,正是在下。嗯,知道為什么司馬家的人會派我出場么?”
“當然知曉,要次騫壓住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