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府了,可以自己搭班子了。但是復興社的股東們卻幾乎走空了。
沒得辦法啊,接下來關大司馬即將在蜀漢全國開啟一場改革。不把自己的兄弟們分到各個核心郡去,下面的官員對自己的政策陽奉陰違怎么辦?沒有掌控住基層政權,明明是給百姓辦好事。最終卻走了樣,利民變為殘民怎么辦?
所以關彝不得不把自己的親信大量的派遣到益州北部的各個大郡去做太守。
蜀郡、巴郡、梓潼郡、江陽郡、涪陵郡、巴西郡、漢中郡這七個郡,在蜀漢22個郡中。擁有蜀漢全國六成以上的人口,七成以上的產出。除了廣漢郡和東廣漢郡之外,可以說蜀漢全國的精華徹底被復興系所掌握。有了這個基本盤,關彝推行改革才有底氣。
偉大的太祖教導我們,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除了掌控地方民政之外,還必須抓住軍隊。
現在,復興系抓住了漢中軍團和中央軍團,在自己的老巢江陽郡和涪陵郡還有可觀的軍事力量。姜維的機動兵團雖然人數最多,戰力也很強。但一方面姜維是復興系的盟友,另一方面則是,機動兵團直接掌控的陰平、武都兩郡并不能獨立供養機動兵團——也就是說,這個兵團的生死其實是操控在復興系手里的。
不唯機動兵團,新組建的永安兵團其實也是一樣。單單一個巴東郡根本養不起七千人規模的職業軍人,一樣要依靠復興系的供應。
唯一能夠自力更生的,是霍弋的南中軍團。可是南中那地方能夠自成一國么?
所以,通過一系列的人事變動,關彝事實上掌控了全蜀漢的民政權和軍權。有了這兩條腿支撐,這個大司馬,才不是浮在空中的。他將來要做事,才有人聽,有人執行。
可是,要做事,得有人啊。
關彝在二月一日被任命為大司馬后,當天下午立即頒布了五條大司馬令。
任命馬過為大司馬府留府長史(第一副總理,關彝不在成都的時候自動升格為代總理)。
任命霍弋之子霍在為隨軍長史(第二副總理,關彝出征或下基層的時候跟隨總理出行)。
任命牽弘為驍騎從事(騎兵總管,負責組建、訓練全國新增的騎兵)。
任命王頎為興業從事(大司馬府主管經濟的部門,主要和糜照的大司農衙門對接)。
任命田續為大司馬府記室(總理辦公廳主任)。
在發布了這五道人事命令后,關彝又連續發布了九道征辟令。征召郤正、呂雅、常忌、杜軫、李驤、諸葛京、馬義、毛炅、楊稷等九人,進入大司馬府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