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司馬八達并不是個個都優秀,總體來看,也就前面三達是一流人才。
仲達司馬懿自不必說。伯達司馬朗也是曹魏名臣,屬于哪個地方難以治理,曹操就讓他去哪里任職的那種救火隊員。而叔達司馬孚呢?前文已經說過了,這是一個影帝級的老賊。
作為司馬家萬一篡位失敗,司馬懿這一支被夷滅三族后負責存續司馬家家名的暗子。司馬孚自從幫助司馬懿完成高平陵政變后就在表面上和司馬懿這一支拉開了距離。在各種場合以曹魏忠臣自居。但不管怎么說,他姓司馬,光是這個就決定了他的立場最終會落在哪里。
“三叔,今日之局勢危矣。侄兒近日來多次暈厥,即將不久于人世……您是我司馬家現在存世中最年長的長輩,我司馬家該何去何從?還請您老給句準話。”
“哎,當年二兄政變成功后,就不該誅殺曹爽的三族。這一步跨出去,我司馬家永遠無法回頭了。”
mb的我的三叔啊,當初父親不殺曹爽怎么行?要知道當時我司馬家并不算一頂一的世家大族啊!不殺曹爽立威,父親死了之后兄長(司馬師)怎么能夠繼位?兄長不能繼位的話,曹家和夏侯家的反撲早就來了,我司馬家還能活到現在?
“三叔,這西蜀的關子豐乃是人杰。關鍵是現在不過三十一歲。而且是武將出身,若是沒有意外,三十年內沒有性命之憂。侄兒的壽命不過一兩年光景。安世將來不是他的對手。而且,這次我家的封王實在過于勉強,諸多朝臣根本就是不屑……侄兒去世之后,只有三叔出馬,才能穩定朝堂……三叔,還請顧念當年父親在世時對您的恩情,不要丟下我們這一支啊……”
說起來,如果司馬昭死了,司馬家篡位失敗的話。就是司馬炎被夷滅三族。而司馬炎被夷滅三族就跟司馬孚沒有什么關系了。
所謂三族,有多種說法。但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父族、母族、妻族。如果司馬炎是被滅三族的核心,那么被殺的就是司馬昭的所有親兄弟及其子女(父族),王元姬的所有親兄弟及其子女(母族)以及晉世子妃楊氏的所有親兄弟及其子女(妻族)——而這些,和司馬孚有啥關系?
只有以司馬昭為核心進行夷滅三族,司馬孚才會跟著遭殃。而現在誰敢又有誰能夷滅司馬昭的三族?
所以現在司馬孚已經快要解套了。這會兒只有司馬昭求司馬孚的份兒。
可是為啥司馬昭非要求司馬孚呢?因為這個人除了演技很好之外,也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且,他是司馬家現存人員中,不多的可以領兵打仗的人!在司馬家因為強行上位,引得諸多世家大族不滿的時候,刀把子變得特別重要。而刀把子雖然威力很大,但必須要握在會用的人手里,才能起作用。
想當年,諸葛恪在獲得東興大捷后,起吳國之兵二十萬北伐。那時候曹魏方面派出的統帥就是司馬孚,其統帥的兵力也高達二十萬。
雙方打了下來的結果是,諸葛恪損兵折將,狼狽回國。威望大失的情況下為了穩固權勢,不得不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由此引起東吳世家的不滿,第二顧命大臣孫俊趁此機會發動政變,將諸葛恪夷滅三族。
再想當年,姜維在洮水全殲曹魏雍州軍三萬。整個隴西變為一片真空,關中也發生極大的震動。那時候曹魏除了派鄧艾緊急奔赴隴西重建隴西軍之外,是誰去的關中穩定局面呢?還是司馬孚!
這老貨跟他那位死鬼大哥一樣,都是救火隊員級別的國之重臣!人家除了演技好,也是有真本事,去了就能滅火的!而且和司馬懿‘鷹視狼顧’的名聲不一樣。影帝司馬孚頭上的標簽是‘德高望重’!
“侄兒想請三叔出任中領軍一職,還請三叔勉為其難!侄兒泣血懇求,還望三叔可憐侄兒一家……”
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在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面前哭的稀里嘩啦,這場面,很是詭異!
“哎,子上。你說你不久于人世,難道到了三叔這個年紀,又能活很久嗎?”
“三叔至少會比侄兒活得長久得多。而且,若是禪代順利的話,我司馬家重視家人的傳統不會改變。皇子,自然是出鎮一方做有實權的親王。而皇帝的侄子,也應該擇優出一部分,做親王!”
好吧,這就是司馬昭誘惑司馬孚出手的代價:司馬炎要是以后稱了帝,我的這些親兄弟會是王,你的兒子們也是王!而且不是曹魏那種被管得死死的圈養王。而是有兵有權,在自己的封地內就是土皇帝的實權王爺!
許下這么大的諾言后,司馬昭看著沉默不語的司馬孚,一咬牙,膝行兩步抓住司馬孚衣服的下擺:“三叔,侄兒所言,句句肺腑。若三叔不信,侄兒可以留下親筆昭命。炎兒以后不得不執行!”
終于,頭頂上傳來一個聲音:“吾長子司馬邕,可為中領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