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該如此。陛下,這第二呢,封大行皇帝的四位兒子為王。并讓他們馬上到各自的封地就國。”
“善!此法甚妙!可行之!那么第三呢?”
“第三,封陛下的三位弟弟為侯爵,以此顯示謙遜。”
“呃……哎,可憐我那幾個弟弟這些年跟著我吃了那么多苦頭。我還想登基之后讓他們做王呢。好吧,依你!”
“多謝陛下體諒。那么第四,厚賞濮陽興、張布二人,為其加官進爵。”
“嘖嘖嘖,這兩個廢物。執掌國政六七年,把我大吳搞得烏煙瘴氣。憑什么?”
“不憑什么,只是需要這兩位暫時頂在臺上,為陛下切實抓住這個國家爭取時間。若是這兩位夠聰明,識時務的話。就應該在陛下立住跟腳后主動辭官,回家養老。”
“呵呵呵,士季呀。這兩位還以為若不是他們,我這個烏程侯根本沒有機會登臨大寶吧?所以,若是這兩個家伙不識時務呢?”
“呃,陛下,那就只有讓他們去追隨大行皇帝了。”
“哈哈哈哈哈士季所言,我心有戚戚哉。哼!我父親本來就是太子,若不是孫霸那個狗賊不知好歹,一心想要豁取他根本拿不到的東西。父親早在十幾年前就是大吳皇帝了。這個皇位,本就是我家的。關濮陽興、張布那兩個廢物何事?若是知情識趣,我也不介意讓他們在良田美宅里終老,若是不知好歹,呵呵,確實是要請他們去見大行皇帝的。嗯,士季,還有嗎?”
“有的,陛下。作為君主,必須要抓緊國家的軍隊。大吳的軍隊雖有二十多萬,但最精銳的無非無難、解煩兩部。只要讓無難督和解煩督甘心追隨,陛下之位,就可穩如泰山。”
“那么,如何能讓周處和沈瑩對我心悅誠服呢?”
“此事易爾。陛下,周、沈兩家,雖然是吳郡的大族。但其祖上并沒有做過什么高官,也沒有出過什么名士。和江東的顧陸朱張等世家大族比起來,這兩家的家世很低,而且因為是以武藝和從軍傳家,所以很受江東士族鄙視。陛下登位后,一面賜下宮中書籍給這兩家,告知天下這兩家也是詩書傳家。另一方面,拆分吳郡為三,把那些高門大戶留在吳郡,讓這兩家在新成立的兩郡中成為第一世家。如此,周、沈兩家還不對陛下死心塌地?”
“哈哈哈哈,我有士季,猶如高祖之有子房也!”
……
西元264年,東吳永安七年八月初三,孫皓在建業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的同時,改元元興。任命施績、丁奉為左右大司馬(東吳最高武職),加封丞相濮陽興的采邑。拜左將軍張布為驃騎將軍,并加封其采邑。同時封孫休的四個兒子為王。拜征北將軍陸凱為鎮西大將軍、荊州牧,駐節江陵。拜鎮軍將軍陸抗為鎮軍大將軍,同樣駐節江陵(兩個姓陸的吳郡人都去了荊州,一個管民、一個管軍。西陵土皇帝步家的日子難過了)。拜萬彧為散騎常侍,負責內廷機密。拜鐘會為尚書仆射,在尚書臺協助丞相濮陽興處理國政。鐘會侄子鐘邕,被拜為殿前督——宮廷侍衛長。
當成都的關彝收到以上消息的時候,很是暢快的笑了:東吳終于有了一個能折騰的皇帝哪。司馬昭,現在你的東線和中線也不太平哪!這孫皓有沒有孫策的才能不好說,但他的性格,真的是桓王再生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