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把剛才展飛說的記下來,然后讓你的屬員抄寫數百份。命令各地郡守、縣令,自接到此份報告起。立即組織人手,在其轄區內進行實地調研。在我大漢南方的糧食轉運北方三郡的沿途,哪些山頭需要架設飛索的,山體多高,石質如何,架設之后比起以前的盤山棧道能夠節省多少時間等等,全都細致的報告上來。大司馬府要在今年的十月結束前完成所有數據的匯總。然后準備各種材料,征召各地的民夫,最遲在炎興四年的一月,全面開工!如此,才不會過多的耽誤明年的春耕。”
“諾!下官這就去辦。”
霍在帶人離開后,關彝對著剛才一直在門口候著的一個屬員說道:“什么事?”
“大司馬,這是留府長史發來的。”
“嗯,我看看。哦,曹魏終于徹底完蛋了啊。嗯?對晉國的態度?嘿嘿,看來荊州派和東州派的觀念、角色全都在開始轉變了啊。”在心里腹誹了一陣樊建的無恥后,關彝才開了口:“呃,你怎么稱呼?”
“勞大司馬過問,下官趙廞,字叔和。現下是留府長史的屬員。”
啥?你叫趙廞?
“呃,叔和是哪里的人啊?”
“屬下是巴西郡人。”
那看來沒錯了,應該就是歷史本位面上,身為西晉益州刺史,妄想割據一方的那位趙?了。你可也是個史書留名的人物啊。可惜,是一個野心勃勃又自不量力的傻叉罷了。
再一次感嘆了蜀漢“荊州第一”的政策埋沒了太多益州本土人才之后,關彝收拾了一下心情:“從七月二十五日魏晉禪代到今日,一共也就過了十五天吧。叔和你記錄一下。”
“諾,請大司馬下令。”
“第一,我方此時應立刻派出使者,與東吳重申既往盟約。這使者嘛,就派射中書去吧。讓那些吳狗也見識一下我大漢年輕一輩人才的風采。”
“諾,大司馬,下官請問,除了重申既往盟約之外,還有什么需要射中書去做的?”
“嗯。”這個趙廞也不是個廢材嘛。也是,能夠在歷史本位面做到一州刺史的人,除了家世之外,才華暫且不說,其情商啥的至少也不算弱。也罷,去看看東吳的新君到底是個啥貨色也好。
“這樣吧,讓射中書做正使,超宗(杜軫)做副使。你的上官馬改之看到這樣的安排后自然會知道本官的意思。”
“遵命,請大司馬接著說下面的指令。”
“嗯,回去稟告陛下。晉國新立,按理,應該主動派出使者到我國進行宣示。所以,我國不必急著派出使者去晉國祝賀。如果晉國在兩月內沒有派出使者來我大漢,則我國不必予以理會。如果派出使者,而且使者表達的是結盟意愿的話。那么我們就結盟好了!到時候我們再派出使者去洛陽對晉國新君表示祝賀。”
“呃,大司馬,下官可能沒有聽清楚。您剛才的意思是,同時和吳、晉結盟?”
對呀,就是這樣啊。多交朋友嘛。反正盟約簽訂后其唯一價值就是用來撕毀的嘛!
然而,正當趙廞躬身領命,準備離開的時候。一個穿著輕甲的士兵匆匆跑了進來:“大司馬,漢中的前將軍發來急報。三天前,晉國使者抵達興勢,要求到成都朝見陛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