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草民等其實心里都很清楚。這降兵呢,就算是被坑殺也活該。所以我們來了這里后,家家戶戶都有大司馬的長生牌位呢。既然如此,草民斗膽向大司馬求一件事。”
“講!”
“草民麾下七百多兄弟,來了這里后絕大多數都喜歡上了這里的富足安逸。但是大司馬您是知道的,有的人,天生就屬于戰場。這廝殺慣了,突然過上和平的生活是很別扭的。而且這樣的人留在這里,遲早是個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大司馬,草民建議,您這次來了后,把有志于再次從軍的人全部帶走!”
當關彝對尹輝的建議開始思考的時候,耿騰朝著關彝深深鞠了一躬:“大司馬,子明剛才說的很有道理。下官才來此上任不足一月,就已經接到本地司聞曹的報告。說是最近幾個月,東吳典校處在本地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了!”
蜀漢和東吳這對歡喜冤家,反正一直都是相愛相殺的。東吳沒事就往南中送錢,蜀漢也沒少在東吳的交州搞事。現在蜀漢的南中地區有了這么多北方的降兵,東吳不想在這上面動點文章那才是怪了。
所以,尹輝和耿騰的意思都很明確:你從這里征點兵吧?把那些不安定份子全部抽走。
“嗯,這個提議很好。方伯?”
“屬下在。”
“這樣,我給你留兩百親衛。接下來你就從這谷昌礦開始,后續的十七個銅礦一路掃過去。一方面了解民情,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一方面對這些礦工進行征兵。嗯,本次征兵以志愿為原則,不管是以前的隴西兵還是本地的土著礦工。只要他們本人愿意,都可以招收。不過這上限嘛,限定在五千人以內。征兵結束后,你先啟程返回江陽郡,把這些新兵交給江陽郡守陳承祚。他知道該怎么去做的。”
“喏!請大司馬放心,下官定會將此事辦得妥當。呃,大司馬,您這次一共就帶了五百親衛出來,給下官留兩百。接下來你還要去永昌郡,那可是我大漢最偏遠的一個郡啊。”
“無妨。”關彝自信的笑了笑:“方伯啊,現在不比前些年了,現在,民心在我啊。”
霍在帶著人去辦事了。接下來關彝帶著馬義、王頎、老阿等人繼續向西,來到了蜀漢最偏遠、人口最稀少也是幅員最為遼闊的一個郡:永昌郡。
說起來,現在的永昌郡下轄八個縣。但實在是可惜得很,這八個縣基本上都是在冊居民一兩千的小縣。整個永昌郡的在冊人口,只有一萬五六千人。
當然,這里是橫斷山區,大山深處有著不少的少數民族。而且這里是三江并流的河谷地帶,土壤肥厚,空氣潮濕。在這個地方,很多少數民族都開墾出了規模極大的梯田,養活了成千上萬的部民。
“躬行,當年鎮南大將軍(馬忠)在南中擔任庲降都督的時候,你可曾來過這里?”
“大司馬,下官慚愧。下官小的時候大多數時間在成都,期間偶爾來過南中幾次。但一般都是在味縣,從未來過這么偏遠的地方。”
“嗯,若是本官要安排一項差事給你,這項差事要使得你大概好幾年都得釘在這里,無法返回成都享受榮華富貴。你可愿意?”
關彝說出這句話之后。馬義神色嚴肅的整理了自己的衣冠,然后鄭重的鞠躬為禮:“大司馬,屬下四五年前也和十年前復興社的各位兄長一樣,小小年紀就知道在成都飛鷹走馬、流連花叢。結果偽魏打過來的時候,小弟乃至小弟的父親、叔父等人除了茫然失措,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實在是有損家祖的威名。待得大司馬帶著復興社的各位兄長一朝奮起,挽天之傾。小弟豁然之間似乎明白了該去做什么。小弟沒什么特別的天賦,唯有祖上在南中多年,巴西馬氏在南中還多少有一點威名。所以,小弟愿意學習孫定烈兄長,做一個樸實的老農,在大司馬的指引下,為我大漢真正的復興竭盡全力!”
“躬行此言,吾心甚慰。躬行,這永昌郡的地下,埋著這個世界上數得著的多個超級玉石翡翠大礦!也有著這個世界上極度美麗的紅藍寶石大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