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子豐啊,你說這些話,不是又想給老夫分派事情吧?”
說起來,霍弋對關彝的感情很復雜。
這臭小子是真有本事,軍事上,打出了蜀漢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大捷就不說了。這主政國家一年多以來,原先民生調蔽的蜀漢上上下下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生機。這一點,霍弋深感欣慰。
但是呢,這小子又是一個權臣。而且是那種性格極為強勢的權臣。而且,他還開了蜀漢建國四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先例:重用益州人!這就是讓身為劉禪的發小兒,同時又是荊州派僅存的軍方大佬的霍弋覺得很不舒服的地方。
哎,先看看這臭小子能不能像他說的那樣,下次北伐一定拿下雍涼,徹底解決益州派不滿這個問題吧。如果不能的話,說不得,拼著不要復興社的股份,我也要串聯荊州派的盟友們,逼迫這個臭小子改變戰略方向,向東吳的荊州下刀了。
“嗯,好叫紹先公知曉,彝前些時候在谷昌那邊發了一道命令,接受以前的隴西降軍和本地土著,本著志愿的原則,參軍。”
“此事我已經知道了。子豐啊,南中之地,民風彪悍。確實有那么少量的不安分的人,希望能夠到戰場上去博取功名。但這些人絕對不多。光是這么招兵,招不到多少的。”
“這個我是知道的。所以我也要跟紹先公說一聲。自十一年前蕩寇將軍殉國以來,無當飛軍就斷了傳承。而前年的白水關奔襲,若無南中兵翻山越嶺阻斷敵軍退路,我與紹先公早就不在這個世上了。所以,這無當飛軍必須重新組建!”
“無當飛軍的價值老夫當然知曉。但是,自丞相平定南中以來,四十年間,南中人役于王事的已經超過了三萬人。三萬人啊!子豐,你要知道,現在南中七郡,民冊上的人口,即使加上那一萬多隴西俘虜,一共也只有十二萬!其中還有七萬多是漢民!如果你又要在南中征兵,征少了無濟于事,征多了恐怕南中又會不穩!”
“這個我當然知道。但紹先公應該知道,南中七郡,實際人口約莫將近七十萬!這其中大部分人,都屬于各個部族的頭人,不在民冊之上。”
“這又如何?老夫知道你有錢,前些年也找孟休明(孟琰)買了好幾萬人。可是那些人都是他去從別的寨子里搶來的,那些人都是沒啥戰斗力的。真正有戰斗力的,還是各個豪酋的私兵。可是他們又怎么舍得把私兵拿出來給你?南中,我們漢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還好。高山密林之處,其實還是如同亂世:一個寨子里的青壯少了,等待他們的就是滅亡。”
“嗯,紹先公說得有道理。其實,南中現在的情況,和小子以前在涪陵郡面對五溪蠻的時候很相似啊。這樣吧,請紹先公抽點時間,陪我去見一下孟休明。”
很多對西南三省不太了解的人,往往潛意識的認為彝族這個民族主要就是四川的涼山州才有。這當然是很大的誤解,其實,在云南的彝族人一點都不少,而且一樣有自己的自治州(楚雄、紅河)。
而在關彝所處的這個時代,孟獲、孟琰都是夷人(彝族人)。
作為在諸葛亮時代,跟隨諸葛亮北伐過的孟琰,此時也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的部族,是南中最強大的部族。擁有的私兵不下三千人。
但是,孟琰心里也很清楚:作為蜀漢政府和南中土著溝通交流的主要載體。孟家不能太弱,不然在南中土著里面說話就沒有分量。但也絕不能太強,否則蜀漢政府就會睡不著覺。所以這些年來,孟琰始終精細的控制著自己部族的規模:總人口一萬人左右,精壯三千人——當然,既然是精壯,那就全部都是孟琰的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