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63年的那場大敗算起來,晉國也已經有了四年多的恢復時間。現在,晉國的軍事力量大致分布如下:
關中軍團:司令官司馬望,駐地長安,兵力六萬(重建)。
隴西軍團:司令官胡奮,駐地冀縣,兵力五萬(重建)。
荊州軍團:司令官司馬亮,駐地南陽,兵力四萬(戰損)。
揚州軍團:司令官司馬伷,駐地壽春,兵力八萬。
青徐軍團:司令官司馬駿,駐地下邳,兵力五萬(新建)。
幽冀兵團:司令官衛灌,駐地薊縣,兵力五萬(補強)。
并州軍團:司令官司馬泰(司馬懿四弟,季達司馬馗之子),駐地太原,兵力兩萬(新建)。
此外還有重新組建的洛陽中軍十五萬(其中,陳騫帶走了兩萬)。全國常備兵力合計五十萬。
“陛下,現在雍涼兵團一共有十一萬大軍,為了以防萬一。臣建議,從洛陽中軍里再抽調三萬人對其補強。”
“可。但何人可以領兵呢?”
“呃……”這個可真的把張華給問到了。現在大晉朝廷里,最能打的肯定是石苞。但是剛才您已經說了不準用他。那難不成派司馬孚去?那位老爺子能力倒是沒問題。關鍵是請不動啊!
于是張華把眼光轉向了裴秀。
裴秀也郁悶啊。大晉這么大的一個國家,要找一個大將還是不太難的。但關鍵是老板你們司馬家的心胸一代比一代窄啊!看看現在大晉各個地方的軍團司令官吧。胡奮、衛灌都和你們家有姻親,剩下的全部都姓司馬!我要是推薦一個其他姓氏的,在你那里根本就通不過啊。可是你們司馬家,真的除了司馬孚、司馬望父子,就沒有能打的了啊!
“呃,陛下,臣舉薦安平王世子、侍中司馬子魁領兵。”
司馬子魁,就是司馬孚的長子司馬邕。在司馬昭生命的最后時刻,曾經短暫的擔任過曹魏帝國的中領軍。在魏晉禪代的時期,成功的維持了中軍的穩定。有力的保障了魏晉禪代的順利進行。
但是司馬炎上位之后,就馬上翻臉不認人。把自己的老丈人加了一個鎮軍將軍的頭銜,想要把中軍更緊密的抓在自己的手里。而司馬邕呢,這位世子其實身體不是太好,對于司馬炎的手腕,倒也落得清閑。所以很爽快的交出了權力。
所以裴秀這個建議很合司馬炎的心意:三爺爺,你的長子出兵,你不指點兩下說得過去嗎?堂叔啊,這個,撤了你的職我是有點不好意思。這不,補償來了嘛。
“善!尚書令此議,深得朕心。就這么辦!”
“謝陛下。陛下,按照以前西蜀的進犯規律。蜀賊國小力弱,每次出兵,都喜歡拉上東吳一起出兵,所以……”
哎,心里很清楚,裴秀說得很對。但是國家這么多窟窿要去填補。這可怎么得了!
“嗯,尚書令說得很對。但是以朕對東吳的觀感來看,這個國家,自保有余,進取不足。四年前的那一仗,很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