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望出兵了,當然,現在其麾下可是接近十五萬大軍,不可能全部擠在一起。對于本次戰事,他的兵力安排如下:
渭河北岸,距離郿縣北門大約二十里處,司馬望親自率領三萬洛陽中軍(新兵為主)坐鎮。這是本次長安兵團的大本營。
郿縣和安國城以西五里,是李慕、李特父子率領的一萬氐族兵跨渭河兩岸扎營。對這一路部隊的戰斗力,司馬望并不做過多的期待。但總體來說,在各個異族中,氐人相對比較值得信任,而且這次出的兵也比較多。所以司馬望讓李慕父子單獨鎮守一方,其主要任務不是攻城,而是要關閉關彝的信息傳遞渠道。
渭河以北,郿縣以東五里處,是荀愷、李輔率領的五萬大軍,這是本次攻城的主力部隊。其構成,主要以以前的關中兵團和并州援軍為主。主要攻擊目標,當然是關彝所在的郿縣。
至于渭河南岸的安國城,司馬望安排了爰青率軍兩萬將其圍困。這里暫時還不是本次作戰的主攻點。
之后是禿發部的五千騎兵,仍然布置在渭河南岸,其任務是截斷漢中和安國城之間的糧道。
句安率領一萬騎兵,與南匈奴的一萬騎兵合兵在一起,是本次作戰的機動部隊。現階段主要任務一是保障糧道的通暢,其次是戰場四周游走,徹底讓關彝對外失去聯絡。
另有一萬三千余人,由司馬邕、杜預率領,坐鎮長安。組織民夫進行兵糧運輸、傷兵的轉運救治等工作都由這支部隊完成——杜預在歷史本位面上可能是西晉最厲害的軍事家。但至少是現在,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華并沒有被人發現:大脖子病限制了他的身體,在這個世風還沒有完全糜爛掉的時代,武將作戰還是要騎馬的。而無法騎馬的杜預至少這個時候并不被司馬望等人認同。
以上部隊,除了司馬邕杜預支隊外,全部于一月二十五日出發,然后在一月三十日各自到達相應位置。完成了對郿縣二城的合圍。
如果說,出兵的時候,看著前所未有的本軍盛大的軍容,司馬望還頗有點志得意滿的話。那么等他到了郿縣、安國二城城下,圍著兩城的城墻轉了一圈后,心里的那點得意,很快就化為了烏有。
這是郿縣?我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這么高的城墻,就是長安也沒有啊!
我知道關子豐有一種能夠迅速筑墻的東西,本國進奏曹拼命打探,也只知道這東西是叫做水泥。摻水之后可以隨意塑形而且干得很快,干了之后硬度極高。但是你關子豐也太可怕了吧?這么好的東西在你那里好像就是無限供應一般。除了把兩座城池的墻體全部硬化之外,還在距離城墻三百步的距離開始,遍布了各種奇形怪狀的水泥樁,如此一來,本軍的攻城部隊前進期間就非常的困難。
沒得辦法,司馬望只好命令各軍暫緩攻城,多一些時間去打造各類攻城器具。同時派出士兵去清理兩城外面的水泥樁。
這一次守城,關大司馬的懶病又發作了。在當前階段,他根本就沒有上城的心思,把郿縣的所有防務全部交給了隨軍長史霍在。
這個時代,由于知識傳播極其困難,所以很多人的成才之路,其根基都是家學淵源。而不巧的是,霍家人的專長就是守城。
……
二月初一,司馬望全軍落位。當日下午,荀愷就派出了一支三千余人的小部隊前出到郿縣東門之外,著手處理城門外的水泥樁。
晉軍的少量軍官,是當年在陽安關大戰中投降后又被關彝給釋放回來的。所以這些軍官不是第一次見到水泥樁,也知道該怎么處理這些家伙。
“啟稟霍長史,敵軍正在東門外沿著我們修建的障礙墻墻基進行挖掘。”
“嘿嘿,這些晉賊也學乖了啊。嗯,讓他們去挖,等他們推進到離城墻二百五十步了再告訴我。”
“喏!”
于是,在霍在的命令下,城頭上的蜀漢軍安靜的看著城下的晉軍辛苦的挖墻基,然后艱難的將整個水泥樁敲碎,搬走,再把挖的大坑給填上。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耗力氣的大工程。整個二月初一的下午,荀愷的先頭部隊也只把最外圍的水泥樁清理了一小部分。
第二天,荀愷加派了兩千人。一方面是人手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士兵們的搬磚技能逐漸熟練。所以工程進度明顯的加快了。但是霍在仍然沒有什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