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陳軍侯,少將軍傳來最新命令。弓箭隊停止遠程漫射,對準城下敵軍進行攻擊!”
“知道了!”
隨著一聲帶著濃厚湘音的洛陽官話響起,一個身高八尺兩寸有余,長相兇惡,右側上肢的肌肉明顯比左側粗隆許多的高大漢子越眾而出,探出腦袋飛快的朝著城墻下面掃了一眼后再次大吼道:“兄弟們,換弓為弩,朝著咱們的左下方進行漫射!”
“嚯!”
陳劍,字興國(書友愛看書的某人本色出演)。祖籍荊州衡陽。當年其父親作為劉備麾下的低級軍官進入益州,然后被迫留了下來娶妻生子。自出生后三十年來,陳劍秉持祖訓,繼續為了蜀漢而奮戰之外,一天到晚念茲在茲的就是要早日打回荊州,打回衡陽去。
可惜,關大司馬高高在上,聽不到他的聲音——即便聽到了也不會為了一個小軍侯的愿望就更改國策。所以,陳劍再怎么渴望回歸荊州,也只能先跟著關彝參加這一次北伐。
作為一名職業軍官,陳劍的臨陣指揮能力是很不錯的。隨著他的下令,他這一部的士兵們,非常迅速的更換了弩機,然后朝著左下方的晉軍士兵開始射擊。
而他們射擊的地方,就是李十三等人忙著架設云梯的地方。
聽著頭頂上方傳來“嗖嗖”的破空聲,李十三當然知道敵人的弓箭手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墻角。他馬上按照以前在洛陽中軍里得到的知識開始大吼起來:“弓箭!全部貼墻躲避!我方弓箭手,還射!”
應該說,這道命令下得相對正確——如果這段城墻不是棱堡的話。
中國古代的經典城墻,一般都是東南西北四段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每一段城墻都是較為平直的。
在古代城池攻守戰中,進攻一方只要貼近城墻,可以說距離登上城墻就成功了一大半——由于很長一段城墻都是平直的,城墻上的防守者要攻擊墻根下的進攻者,要么用滾石檑木等有限的資源(太占體積,命中率也不高,致死率更低),要么防守者冒著生命危險把半個身子伸出垛墻去朝著正下方射箭。
所以,在聽到弓箭的破空聲之后,李十三本能的招呼自己的弟兄緊貼城墻——和城墻成0度,墻上的弓箭手就失去了角度。要射擊自己,就必須把身體探出來——本方后面的弓箭手就有了機會。
可惜,郿縣現在已經不是傳統的中國城墻了——它現在是棱堡。
所謂棱堡,就是在原本平直的城墻外修建許多凸出的棱形建筑——可以是實心的單純棱形,也可以是空心的塔樓。但不管是什么東西,這些凸出棱形建筑就變相的把原本平直的城墻變成了凹形。
現在問題來了,李十三等人緊貼著城墻,這段城墻正上方的弓箭手是拿他們沒辦法。但是人家也不需要去解決你啊。解決你的,是在右側棱堡突出部上面的守軍啊。
“嘿嘿嘿,這些晉賊怎么這么乖?一個個整齊的趴在城墻上把背部全露出來?都有了,朝著那隊背朝我軍的晉賊,齊射!”
“嚯!”
緊緊貼著城墻的李十三,緊張的用手按住自己的頭盔,然后盡最大可能把頭仰起朝著自己的正上方打探:沒有檑木滾下來的樣子嘛,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