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必須再開一個新的話題。
但是書房里的眾人還沒來得及開口,一個身穿淺色官服的低級官員就匆匆的彎腰趨步而來:“陛下,瑯琊王急報!”
聽到這五個字的司馬炎一個腳步不穩,差點就摔倒了。
瑯琊王司馬伷,這會兒坐鎮壽春,是晉帝國的揚州兵團司令官,他的急報意味著什么,還用問嗎?!
果然,打開奏表,一股焦慮不安的情緒就撲面而來:“臣伷急報陛下,三月二十日,東吳江北三郡突然涌入大量士兵。同時無數重車亦自江南登船,于江北卸下。揚州之進奏曹拼死打探,探明重車所載皆為糧草。我朝置于東吳朝堂之暗子亦已證實,東吳偽朝已經達成定議,將于四月十日出兵入寇!臣忝為鎮南大將軍,坐鎮國家之東南,若吳寇來犯,定然奮戰到底。然,揚州兵團,滿員只有八萬余人,后方青徐軍團已經全部抽調,故而有后繼無力之感。而據進奏曹消息,吳寇此次發兵不下二十萬,如此事為實,則臣無半點勝算……懇請陛下早日調發中軍來援,臣伷泣血叩首!”
雖然早有預感,不過內心多少存了一點希望。但是現在,希望破滅了。
說起來,漢、吳兩國雖為同盟,但以前對曹魏作戰的時候,很少有同時入場作戰的。究其原因,蜀漢方面是國力弱小,經不起長期的消耗戰。東吳方面則是世家太扯后腿。一般情況都是蜀漢這邊都撤兵了,東吳方面還沒有準備好。這樣的時間差,足夠曹魏中軍打完這頭再去按另一頭。更不用說蜀漢方面自從諸葛亮去世后,國力迅速衰落,姜維的北伐基本都是雍涼兵團就可以擋住,極少驚動洛陽中軍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蜀漢的持久力明顯增強,東吳的執行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昔年諸葛亮和孫權一直夢寐以求的局面終于出現:雙方同時投入重兵,讓北方的中原政權顧此失彼!
“哎……”長嘆了一口氣,司馬炎頹然的坐下:“都議一議吧,吳狗入侵,如何應對?”
短暫的沉默后,裴秀站了出來:“陛下,吳狗入侵,決然不會是揚州這一路。荊州那邊也一樣會有軍情,想來奏報之日,就在最近幾天。”
“嗯。”對這個問題大家都沒有疑問,司馬炎緩緩點頭道:“尚書令請接著說下去。”
“謝陛下。陛下,荊州方面,雖然兵力較少,但是有玄沖(王渾)、叔子(羊祜)在。我料吳狗必無所作為。但為求穩妥,陛下可下旨在上庸的大將軍,讓他暫緩清剿魏逆余黨,先率軍后撤到南鄉郡的筑陽。這個地方交通便利,既能鎖住上庸三郡的出口,也能對襄陽及時進行支援。如此,可保襄陽無虞。而只要襄陽不丟,吳狗是不敢繼續北進的。”
“準奏!茂先,立即給大將軍擬旨。就按尚書令說的辦。”
“遵旨!”
“尚書令,如此,荊州算是穩住了,但是揚州呢?朕雖然不知兵,但也清楚那里才是吳狗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