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大司馬,郿縣、茂陵、渭河北岸等地的俘虜已經統計完畢,無傷或輕傷的,有六萬三千余人。重傷無法恢復勞力的,有一萬兩千余人。”
咦!居然有七萬五千左右的俘虜?算上三萬多逃亡的關中兵,這就意味著蜀漢在關中這邊擊殺的晉軍士兵居然達到了十萬多?啊,不,是居然只有十萬?
站在功利的角度來說,這晉軍剩下來的人當然是越少越好。但是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這些人都是漢之子民。當然是越多越好。
可是現在是蝗災啊!夏蝗剛剛肆虐完畢,秋蝗馬上就要來了。
“哎這重傷的,十天后還能不死的,大概有多少?”
“過找我軍的醫官統計了下,大約還能剩下八千余人。基本上都是斷手斷腳,從軍不可能,耕田也基本不可能。”
“這樣吧,這些人,統一安排到安定郡去。我已經行文陳伯玉,讓他在那邊劃一塊地出來修建新的工坊。工坊旁邊還要修建一個軍馬場。這些人都放到那里面去做工吧。若是還安置不下的,本官帶頭,我大漢上下官員的門房人員,統統換成這批人。”
“妙哉,如此,剩下的那六萬多降兵的心一下子就歸我大漢了。”
“呵呵呵,只能是稍安其心罷了。畢竟這些人的家眷還在關東呢。嗯,改之,說到這六萬多降兵,你可有安置他們的去處?”
“呃……大司馬,炎興二年我們安置了十幾萬的戰俘進入我大漢內地。炎興四年,又安置了步家的五萬家奴。炎興五年,大將軍在隴西大勝,又安置兩萬多降兵進入益州。接下來按照大司馬的意思,還要安置十萬氐人…….我大漢到底是小國寡民,如果再把這批人充實進去……不過不把這批人放到益州,又放到哪里去呢?”
“是啊。所以我準備讓這些人繼續當兵。”
“啊?大司馬,這些人如您所言,大多都是關東兵,其家眷也都在關東。讓他們直接進入我大漢的部隊…….”
“呵呵呵,我準備讓他們去涼州。”
“涼州?”
“嗯,我讓仲英擔任征西將軍,以我大漢的一萬騎兵為主,加上部分鮮卑、羌人的騎兵。帶著這六萬多降兵去西平郡。那個地方,漢人在當地的比例不足五成,糧食產量又多有不足。他們去了那里,只能緊緊依附于我大漢才能生存。”
“然后呢?我們不可能長期長距離的給這么多人輸送糧食吧?”
“那是當然。我準備的糧食最多能供養雍涼兩地百姓一年。一年后若是沒有其他生發,大家都要餓死。所以他們在那里安定下來后,接下來仲英的任務就是淘裁羸弱,精選青壯。然后西進!”
“西進?大司馬的意思是再開西域?”
“是啊,雖說曹魏、晉國都在西域設置有長史府。但其實根本沒有什么作用。我大漢自武帝之后就始終能夠對西域保持影響和統治,現在這個傳統也該恢復起來了。短期內我也不求從西域撈到多少好處,先期給我解決這小十萬人口的后勤供應就好。”
“屬下不太看好,但無論如何,這是安置這批降兵最好的方法了。”
“哎,安置降兵,不過是關中這團亂麻里的第一個線頭。后面的事情還多得很哦。”
關彝說完這句話,很是疲倦的坐了下來,端起身前的水杯,向馬過也做了一個喝水的動作。
馬過淺淺一笑,也坐了下來準備緩口氣的時候。趙毅匆匆的從外面跑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