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彝的意思很清楚:我就是要運用各種手腕加速你們之間的內部廝殺。從此之后,大漢對于草原諸部只會做一個仲裁者和收容者,而不是去做一個參與者。對于草原上相對弱小的部族來說,你們以后萬一生存不下去了還可以全體內附。這種內附的代價是,整個部族會被完全拆散。而不是像以前魏晉那樣整體搬入漢地。
應該說,這種處置對于各個部族的首領來說是很難接受的:誰愿意丟棄在部族作威作福的地位,去漢地當一個小老百姓啊?但是一旦越過雙臨線就視為漢民的政策,對于草原諸部里的普通牧民來說,那就極為具有吸引力了。
所以啊,我不是不給你們生存的機會,也劃出了一定的地盤讓你們放牧。雖說這地盤是比較小,需要你們互相廝殺去爭取。但我也給失敗者留了生存的機會呀。
我也不是不給你們發財的機會。養羊,多蓄牛馬,總會發財的。所以,別tm的一天到晚沒事就想著搶劫漢人——真當老子的刀砍得了晉人,砍不了你們?
當然,有些東西我還可以給你們。
“除以上諸條以外,本官還給大家兩個生發的門路。”
“我等恭請大司馬示下。”
“其一,本官會在明年,在長安開辦新的蒙學。這蒙學的學子呢,一方面是我大漢陣亡將士的遺孤。一方面由各個部族自行選派幼童參加。嗯,明年是第一年開辦,年齡要求是六到十歲之間。名額嘛,每個部族下限是兩人,上限暫定十人。具體事宜,我大漢的勸學從事諸葛行宗正在趕來長安的路上,到時候他來和諸位細談。諸位這次回了部族后,就可以先期在部族里選定人員了。”
教育,是這個時代的稀缺資源。漢人百姓的子弟想求學而往往不可得。更別說草原上的牧民了。所以,完全不需要考慮這些部族首領會不會接招的問題。
當然,限定名額,一方面是要把有限的資源向漢人自己傾斜。另一方面則是,關彝在有意識的引誘各個部族的首領把自己的兒子送來漢地念書。
草原的首領之位繼承,血緣只是基礎。起決定作用的是拳頭。毫無疑問,對于那些強大的草原部族來說,他們的首領往往不會把心目中第一順位的繼承人送到長安來念書。但是由于名額有限,他們也會把這有限的名額用到自己的其他兒子身上——那么問題就來了,有了強大的(相對于草原諸部而言)漢室支持的接受過漢化的首領之子回到自己的部落后,面對自己那些大字不識一個,渾身一股腥膻氣的土鱉兄弟們,會是怎樣一個態度呢?
再說一遍,能夠在生存環境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生存下來的部族首領,個個都是人精。他們就算現在想不明白關彝的險惡用心,回去之后細細商量,都是能夠琢磨出味道來的。但是……他們有拒絕的余地么?
陰謀是見不得光的,一旦別人想清楚了就沒用了。而關彝在這個會場上說的所有的東西,全都是陽謀:老子就是算計你,你能不接招?
不能不接招啊。如果不派出自己的子弟加入漢學。短期內,羊毛生意啥的肯定會遭到區別對待。中期內,各族為了搶奪牧場而展開廝殺時,漢室的態度肯定有傾斜。長期來看,他族子弟學成歸來后,會幫助自己的鄰居迅速走向強大…….所以,必須接招。而且必須滿額接招!
“其二,本官準備在明年,向西域進軍。呵呵呵,西域是個好地方啊。基本上終年無雨,沙漠中的綠洲全靠雪山的雪水滋潤。所以那個地方完全沒有旱災的問題。想當年北匈奴西遷后,就是在那里重新恢復了元氣。所以,諸位首領回去后可以考慮考慮,要不要派出一定數量的人馬,跟隨我大漢遠征西域。這西域打下來了,牧場的分配,當然是根據各位首領貢獻的兵力多少來排序的。”
西域,終究是太遠了。對于這個時代的草原諸部來說,他們或許有興趣,但真要說把整個部族的命運都壓上去,嗯,大多數還是搖頭比較快一點。
所以關彝很快的就給他們拋出了一個近期的目標:“除了西域,近期我大漢還有一個作戰目標。乞伏部。”
這話一出口,幾乎所有的部族首領全都站起了身:“大司馬,此話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