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阿齊茲,現在晉國的西域長史府運行得怎么樣?”
“回大司馬的話,應該不算好吧。他們現在龜縮在以前樓蘭故城附近,屯墾了大約一千余畝的土地。整個長史府大約只有三四百人。”
在西漢國力強盛的時候,長安政府在西域設置了都護府。新莽篡漢,國內大亂,由此導致漢家政權從西域撤出。之后東漢建立,班超扭轉乾坤,使得漢家再次于西域建立都護府。但是東漢的國力比之西漢實在是差得太遠,所以東漢的都護府建立不久又再度撤銷。
到了西元123年,班超的孫子班勇再次底定西域。而此時的東漢政府已經陷入外戚與宦官輪流廝殺、世家大族不斷做大的困窘局面。因此,東漢不再設都護府,而是設立了長史府——從行政級別上來說,都護府是州級,長史府是郡級。簡而言之,東漢不再嘗試從總體上控制西域數十國,而是努力在西域保留一個漢人的據點,僅此而已。
即便如此,這個西域長史府從西元123年起到189年黃巾起義短短的六十六年間,也經歷了三通三絕的反復。直到后來曹操徹底擊敗馬超后,才再次派人開通西域。
但當時的曹魏,其主要的精力是應對南方漢、吳兩國的挑戰。所以對于西域,也保持了東漢后期的政策:設長史府,在西域這塊地方,有一個漢人的據點或前哨站就好。等咱們漢人以后強大了,這個據點就是恢復整個西域的基礎。
而這個前哨站是在哪里呢?玉門關出去后,往西北走不到八百里,古羅布泊的東北邊緣的樓蘭故地。
所謂樓蘭,就是鄯善國以前的名稱。如前文所述,塔里木盆地周邊的水源是在穩定之中有所變化的。以前的羅布泊水源豐富,樓蘭古國因此而興盛。后來羅布泊逐漸萎縮,樓蘭國整體向西南搬遷,在新的綠洲之地重新安定下來,國名也更改為鄯善。而得不到中央政府有力支持的漢家勇士們,在這個時候只好去把人家遺棄了的樓蘭古城撿起來,以此為中心,掛出西域長史府的牌子。向整個西域宣示漢人的存在。
這是何等的無奈,這又是何等的悲壯。
在后世的考古發掘中,樓蘭古城一地出土了大量的魏晉時期的木簡。上面的內容幾乎全都是如何耕種,如何收獲,如何有效利用水源……由此可見,那個時代的西域長史府是切實存在的。但是其主要功能已經不是漢家在西域的統治機構。而是漢人的一個前哨據點,一個屯墾基地。
“嗯,三四百人。呵呵呵,那么,本官可以想見,西域諸國若是有了什么紛爭,應該是不會去長史府請求公道的吧?”
“呃……大司馬明見萬里。”
這時候的西域對于鄯善、于闐這些國家來說,正是大好的時光啊。北匈奴已經向著東北遠去,他們將在烏克蘭的黑土地上重新恢復元氣。再過一百多年,他們的首領阿提拉將率領他們,作為上帝之鞭鞭撻整個歐洲。而以前同樣很強大的月氏人也到南邊印度河流域建立了貴霜帝國。西邊的薩珊波斯忙著和東羅馬帝國作戰,東邊的漢人也在內戰。夾在中間的西域諸國居然沒人去找他們的麻煩。于是山中無老虎,猴子充霸王。像鄯善、于闐這些治下人口不足十萬,鼻屎一樣大的國家,居然也敢稱霸了。
“力不如人,當然不能獲得相應的尊重。那么,西域諸國有沒有誰敢要求西域長史府向他們繳納賦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