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假如一個男子對女子有好感。那么一般情況下他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沖沖的去表白,而是要想辦法拿到對方的手機號或者其他聯系方式,之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慢慢的去撩……不惟如此,現代社會之間,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更是充滿了各種試探和耐心的比較。
但是在漢末三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那就必須要簡單而直接。
漢、晉、吳三國的交往相對來說還好一點,雙方使者來回一趟不過一兩個月。而漢與波斯,來回起碼超過一年。和羅馬,來回一不小心就是兩年。這樣的距離,如果雙方還要互相試探,比試耐心。或者給上級打報告再來談什么的……那就不要指望做成事了。
而且這年月的道路條件和醫療條件,與現代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頭疼腦熱可沒抗生素可以吃,腹瀉拉肚子也沒有醫院給你輸液。總之,在這個時代的長途旅行,真的是在拿生命做賭注。
所以,李密和波斯、羅馬當權者的會談都非常的干脆。而波斯和羅馬除了對李密的到來表示了極大的歡迎外,在外務會談中,只要不是涉及到本國核心利益的東西,也答應得非常爽快。
當然了,答應是答應得很爽快,但是書籍的準備、翻譯,農作物種子的搜集、羅馬使團人員的準備等。都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所以,短時間內李密等人是無法回到長安了。而在大漢的土地上,現在又是一副怎樣的情形呢?
時間倒回到西元269年五月,李密等人從陽關出發后兩個多月。
暮春時節,整個雍涼地區,上至關彝,下至普通百姓。個個的臉色都很不好看。
老天爺并沒有給穿越者多大的面子,今年的三四月間,還是如同去年那般滴雨未下。然后大司馬府那邊發了瘋似的下了多道嚴令,其核心內容就兩條:澆灌救災、嚴查跳蝻。
嚴查跳蝻就不必多說,各地官員在轄區內反復巡查,發現有聚集的跳蝻群立即集中人力進行捕殺。而澆灌救災呢?大家都辛苦一點吧,別等老天爺發慈悲了。國家在去年冬天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增加了各種溝渠的密度。但是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保證家家戶戶出門就有水渠啊。所以啊,大家辛苦一點,走個七里八里的,在最近的水渠里肩挑背扛的取來水,對地里的莊稼進行澆灌。能救多少是多少。
在這農業救災的活動里,各級政府官員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總有刁民一心為己,為了自己田里的莊稼,去悄悄的私自挖溝引水到自己的田里。至于這溝渠下游幾百戶上千人的莊稼,他才懶得管呢。總有村匪惡霸欺壓良民,用拳頭威逼街坊鄰居先搶救他的莊稼。至于耽誤了農時導致別人餓肚子,他才懶得管呢。也總有極少數懶癌深度患者,面對政府的號召就是不聽,只是拿著一把蒲扇中氣十足的在田間地頭大罵賊老天不下雨……
以上種種行為,都是需要政府官員們去管理,去糾正的。兩個多月下來,雍涼各地的基層官員,九成九都累得脫了形。
不止是基層官員類,便是各郡、雍涼二州的刺史府,乃至大司馬府的官員們都累。就關彝本人來說,單單三月這一個月,他已經走遍了關中京兆、扶風、馮翊三郡的所有下轄縣。親自下馬去擔水澆灌莊稼的作秀之舉,也起碼有個七八回了。
總體而言,由于以前蜀漢政權各級官員都比較傾向于實干,而雍涼本地的世家子弟由于生存環境的問題,還沒有像洛陽那些世家子那樣徹底的糜爛。加上現在雍涼各縣下面最基層的亭長基本上都是以前蜀漢政權的退役老兵擔任。所以,這一次農業抗旱救災運動,大致是嚴格按照關大司馬的要求在有序進行的。
當然,凡事總有例外。
“下官拜見大司馬。”
“咦?茂通,你怎么來了?什么時候來的?”
“下官今年四月初三從成都出發的。”
“四月初三從成都出發?現在都五月十二了。你怎么走了那么久?哦,你可是在雍涼各地走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