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關中大地上一片金黃。
這一年春天緊急播種的春小麥,終于成熟了。
大司馬府下令:季漢全體官員,在整個春小麥的收割期,至少要拿出一個休沐日下田割麥!
此令一出,以前蜀漢的官員們雖然嘴里多少有些碎碎念,但基本還是不抗拒。而以前魏晉時期遺留下來的官員們,人人都叫苦連天。紛紛表示難以接受。
可惜,現在大司馬在大漢說一不二,難以接受還是要接受。你沒看見大司馬已經親自下田了么?不要說大司馬了,便是太子也親自下田了。
“家上怎么也來了?下官說的是所有官員,家上您可是君上啊。”
“呵呵呵,大司馬,以前孤讀《孟子》,看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句時,雖然心有感觸,但也僅僅只有感觸。六年前經歷了那場亡國危機后方才真正體會了這句話的深意。想來大司馬也是因為那一年的事情,才會在今日要求大漢所有官員下田割麥吧?”
呵呵,這個嘛,是因為我穿越的那個年代,人人喜歡作秀啊。
不過呢,官員若是連秀都不作了,那這個國家真的快不行了。
“大司馬,孤來到長安后,在關中到處走了走。感觸很多啊。”
“家上請講。”
“別的不說,便是雍涼的官風吧,真是比益州差了太遠。所以大司馬以前制定的《考成法》實在是高瞻遠矚。現在剛剛成立的廉政公署也極有必要。至于說到割麥一事,以前益州的官員,現在來了關中,聽聞大司馬的命令后立刻就下田去了。到了田邊雖然也笑話百出,但怎么也是親自動手去割麥了的。那些雍涼本地的世家子弟呢?迫于大司馬的嚴令倒是都到了田邊。可是他們到了田邊干什么呢?幕天席地,飲酒作樂。是出來秋游來了!孤一路巡查過來,發現了的,當場就驅使他們下田去。可是他們下田去了不到一刻鐘,麥子沒割幾株,全都癱在田里起不來了!”
呵呵,那是你還沒見識過關東的世家子呢。讓他們下田?恐怕當場死上幾個擺給你看!
“所以啊,家上,這就是九品中正制實行多年帶來的弊端啊。”
“正是如此。孤以前在益州的時候也想過,我大漢進入雍涼后是否還需要堅持察舉制。現在看來,不光是要堅持,還要改良,還要廉署嚴查察舉制里的弊端。”
“家上所言甚是。”
“大司馬,孤在成都看得很明白。無大司馬,大漢早就亡了。無大司馬,北伐不能成功。無大司馬,雍涼不能安……”
“家上這話說得臣有些惶恐。”
“大司馬。”劉諶雙目緊緊的盯著關彝:“孤以前只是個閑散王爺,從來沒有被作為一代君王進行培養。所以那些帝王心術孤真的不會。非止不會,也極不喜。所以孤說話從來都喜歡講真話。在孤這里,確實有一些人嘀咕,說大司馬立下如此大功,難免功高震主。長期以往,這大漢到底姓什么可就難說。可是在孤看來,興復漢室比什么都重要。總不能為了不讓臣子立下大功,就不要興復漢室了吧?”
呃……其實,后世這樣的皇帝真的很多啊。
“再說了,大司馬要做事,手里怎么能沒有權柄呢?所以,大司馬要攬權,只要能把事情做好,孤是沒有意見的。些許流言蜚語,請大司馬不要在意!”
“家上的意思,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