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大司馬府議事廳卻仍然燈火輝煌。
“今日朝會最后,陛下居然主動提議東征,看來所圖不小啊。”
所謂所圖不小,當然不是劉禪大帝此時有混一宇內的雄心壯志,而是希望關彝能夠再次長時間的離開朝廷中樞,他好更方便的上下其手,為將來的政變做好準備。
“大司馬,雖然陛下此言乃是出于另一層考慮。但不得不說,就屬下掌握到的情況來看。由于我大漢此次面對晉吳兩國的合力進攻仍然顯得游刃有余,朝野上下,多少都有一些盲目樂觀的情緒。立即東征的呼聲,估計在不久之后就會在朝堂上響起。”
說這話的是司聞令呂雅,作為掌管情報、輿情的官員,他說的這番話,著實讓關彝有點頭疼。
表面上看起來,沒錯,面對晉吳兩國的進攻,季漢在沒有動用主力的情況下在四個戰場都取得了勝利。可是這四個地方都是有極強的特殊性的——比如南中和涪陵郡,這是季漢政府或者說復興社最得人心的地方,在這兩個地方打防守戰,當然是天時地利人和全都站在自己這邊。但要是從這里出去進攻呢?那可就真的難說了。沒看見王頎那樣的好戰分子在拿下了蒼梧郡之后就忙不迭的修筑關卡,不愿再向北前進一步了么?
晉吳兩國,此時還是有著相當的力量。進攻,在特定環境下或許有所不足,但是防守仍然綽綽有余。
而季漢本身來說呢,今年不太可能有旱災,但旱情卻是一點都不輕松。而且此時的季漢力量儲備仍然有些不足。至少在這個時候,關彝沒有想著要擴軍的事情。軍都沒擴,就季漢現在十幾萬人馬,如何大舉東征?
非止如此,季漢內部也有著相當大的隱患的。
按照關彝的想法,最好是這次晉吳聯合進攻期間,皇帝耐不住寂寞,惹事兒。關中的一些較大的,有野心的異族部落,耐不住寂寞,惹事兒。一些利益受損的世家大族也趁此機會發難。等這些家伙冒頭后,他把這些東西全清理一番,內部比較清爽之后。再心無旁騖的準備東征事宜。那樣才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可惜,讓他失望的是,皇帝、異族、世家,在這長達將近半年的戰事里居然全都安靜得很。這就讓他很郁悶了:別人不鬧,他不好開刀啊。
“哎,仲樂啊,樹機能、姚柯回這些家伙這段時間都真的很安靜?”
“然也。大司馬,屬下的司聞曹全力監控這些異族首領。可是這幾個月下來,別說相互串聯或者實際舉動了。就是來往的使者也次數極少。”
“……看來,雖然那新興王上躥下跳很是顯眼。但我們的陛下可是很沉得住氣啊。”
關彝說完這句話,卻也沒有什么很驚訝的地方:作為一個穿越前對這段歷史有很強興趣的人來說。關彝很清楚,劉禪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這樣的人,那真是不動則已,動則必然早就有了把握。
所以,還得繼續其他的工作,繼續露出破綻給這位聰慧卻又謹慎的皇帝。
“諸位,各地戰局到此差不多已經明確了。接下來就是如何與晉吳兩國溝通,三方徹底罷兵息戰的事情了。”
關彝新開了這個話題后,廳內眾人都不自覺的皺緊了眉頭。
晉吳兩國,晉國相對比較容易:司馬家這一次損失的只是人而沒有土地。雖然沒有鎮壓下揚旗的曹魏,導致其在政治上失分很多。但政治意義這個東西,你重視他,他就是everything,你無視他,他就是nothing。而且此次作戰后,司馬家必然有一個總結、重新聚集力量的過程。所以,晉國這邊,大可置之不理。
比較麻煩的是東吳。
這一次東吳的損失是最慘重的。損兵折將不說,還丟了三個半郡的地盤。這樣的損失,別說現在性格剛烈的孫皓了。便是以前溫吞水的孫休估計也抹不開這個面子,不會就這么認慫了吧。
經此一戰,季漢的強大勢必給兩國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晉國和吳國彼此之間的小心思會少了很多。兩國同盟肯定是進一步深化。因此,吳國是有條件抽調出更多的部隊來對季漢進行二次進攻的。
當然,以永安的防御,以及涪陵郡、南中的民心所向。季漢并不怕東吳的二次進攻。但問題的關鍵是,現在季漢新拿了三個半郡的地盤。而且交州南三郡可是有著季漢上下夢寐以求的出海口……關彝現在想的是,如何與東吳達成和平協定,把這三個半郡的地盤給好好的消化掉。
所以,大司馬這會是真的不想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