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陣陣刀劈入肉的悶鈍聲中,文鴦的部隊終于趕上了孟觀隊的尾巴。此時,整個孟觀隊都在奮力前進,根本無法有組織的返身接敵。因此,在這一剎那間,文鴦隊的騎兵們非常順暢的給孟觀隊的后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向前沖,別回頭!”
“不要轉身,不要管你后面的敵人,一往無前!”
沖殺在最前面的孟觀是沒有辦法把命令傳達到后隊的。但是幽燕這個地方,從召公被分封到這里開始,一千多年了,這里的漢民一直都不斷的在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交手。所以,這個地方從來不缺慷慨悲歌的男兒,也從來不缺戰場經驗豐富的戰士!
當指揮官除了以身作則奮力沖殺而無法有效掌控全軍的時候,這支被征召來的民兵部隊里,數十個四五十歲,有著和北方游牧民族爭斗經驗的游俠兒自發的站了出來,履行起了低級軍官的職責。
在他們的組織下,一度陷入到底是繼續前進還是返身戰斗混亂的孟觀后軍,一下子就統一了思想,堅定的繼續朝著前方(東方)繼續前進。
在這樣的情況下,文鴦隊的追殺其實并沒有持續多久。因為,騎兵交鋒,彼此擺開的正面是很寬廣的,由此便造成了陣列的深度并不是很大。在雙方戰馬的高速對沖中,孟觀隊和北宮雄隊很快就彼此完成了鑿穿。
待得孟觀隊完成鑿穿后,在其身后的文鴦隊也不得不減緩了速度:因為,這個時候和自己對沖的,就是北宮雄隊的友軍了。
這是騎兵對沖,無數個縱列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文鴦也好,北宮雄也罷,根本無力命令北宮雄隊的騎兵從文鴦隊的兩側繞開。在看到越來越多的身著火紅色戰甲的騎兵出現在自己的視野中后,文鴦不得不放棄了追殺。
很是不甘的豎舉起沾滿血跡的長槍,文鴦大吼道:“全軍減速,減速,停止前進,重整隊列!”
“呼~~”耳朵里聽到后方的悶雷聲減小了不少,孟觀長出了一口氣:看來蜀賊的指揮官到底不是心狠手辣之輩。為了不誤傷友軍,敵軍并沒有持續追殺。這就給了本方喘息、轉向,以重新正面對敵的機會。
“將軍,末將應對不當,還請責罰。”
“誒,子陽,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煩躁的揮揮手,文鴦踩著馬鐙站了起來,四處觀望一下后迅速坐下:“這一輪對沖,我軍起碼折損了不下一千人。這孟叔時真是個人才。”
“非止如此,文將軍,此人的武藝不在雄之下,剛才一個照面,雄托大了一點,差點就被其腰斬。”
“哦?那還真有意思了。好,你我現在合兵一處,再沖殺一陣!”
“諾!末將這就下去整隊。”
那邊漢軍開始把兩支隊伍合而為一,重組陣線。而孟觀這邊也成功的全軍轉向,由從西向東前進轉成了面西對敵。
在整個轉向的過程中,孟觀縱馬跑到附近的一個小土丘上大致的觀看了一下本方的軍容:還好,第一次沖鋒,落馬的大約有兩千余人。這點損失比一開始預計的要少很多。
晉軍的第一次沖鋒,其實在面對北宮雄隊的時候,由于有較大的數量優勢,所以雖然在組織性上要差上很多,但當時的情況是一個漢軍士兵要在很多時候面對多名晉軍士兵的沖鋒。所以孟觀隊和北宮雄隊的損失,差不多是一比一的樣子。
真正的損失是尾巴被文鴦隊咬住的時候,雖然持續的時間不太長,但孟觀覺得,就是那么一會兒,起碼有七八百人被擊落下馬了。
這些落馬的將士,有些是陣亡了,有些或許還有生還的可能。但無論如何,這一場戰斗是指望不上他們了。
不過,雖說損失比敵人多了很多。但孟觀的內心卻很是輕松:這支民兵部隊的兵源質量雖然很高,但一直缺乏有效的組織和訓練。做指揮官的,最怕就是一上戰場就總崩。但是,在經歷了這一輪戰斗后,剩下的士兵們,都會飛快的成長起來。
輕輕一夾馬腹,孟觀來到了完成重組陣列的騎兵方陣最前方:“我大晉的勇士們,還能戰否?”
“鏗鏗鏗鏗……”無數的刀槍相互碰撞,金戈交擊之聲,向著自己的統帥發出堅定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