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當地馬種的優勢,公元前八世紀的中亞游牧民族最先發展出騎士、戰馬全部著甲的重騎兵。之后由于這種古代坦克的巨大毀滅性,從而得以迅速傳播。
具體到中國來說,甲騎具裝的重騎兵第一個輝煌時期是在十六國、南北朝時代。到了隋唐的時候,羅藝、李世民麾下的重騎兵屢屢上演以千破萬、破數萬的經典戰例。
不過,姜維這時候放出的重騎兵,嚴格來說并不是甲騎具裝。
所謂典型的甲騎具裝,其身上披掛的都是鏈甲:鐵片與鐵片之間有相當一部分相互重疊,鐵片之間還有牛皮筋或者金屬絲鏈接、加固。馬匹身披的馬鎧也是這樣。由此造成了重量上的巨大浪費。
得益于穿越者和這個時代最優秀的科學家聯手,此時的季漢已經掌握了板甲的生產技術。由于板甲不像鏈甲那樣是很多鐵片鏈接,而是直接的幾大塊。所以,在覆蓋相同身軀面積的前提下,板甲比鏈甲要輕得多!而且,和鏈甲是一塊或幾塊鐵片應對對方的攻擊不同,板甲是整塊鋼板應對對方的攻擊。所以,更加輕便的同時,板甲的防護力也更高!
因此,姜維放出的這兩千騎兵,不是甲騎具裝,而是板甲具裝!
而且,這還是在馬種上較之對方有著明顯優勢的板甲具裝重騎兵!
“這!這是什么鎧甲?這是何等雄壯的大馬?!”
當漢軍騎兵大陣的前翼左右散開,露中其一直隱藏的獠牙后。孟觀在短暫的驚愕后,接下來的情緒就是滿滿的絕望。
此時的一萬六千名晉軍騎兵,已經全部放開了戰馬的速度,充分的跑動了起來,要想在此時停下來是不可能的。而且雙方此時的距離已經非常接近,沖鋒在前的孟觀根本沒有空間再把隊伍朝著另外一個方向帶走。
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硬著頭皮沖上去!
雖然很絕望,但到底是一時良將。看著越來越近的對方騎兵的龐大身影,孟觀右手一緊,手里的馬槊堅定的向前刺出,朝著迎面而來的一位騎士刺了過去。
對面的騎兵,正是歸化入漢的波斯人赫德拉姆。看著敵將手里的馬槊呼嘯而來,他在馬背上微微的向左側了一下身子。
可是讓他驚訝的是,這原本計劃中應該能夠順利躲開的馬槊,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又變長了一截,槊尖居然刺中了自己腹部的板甲。
他驚訝,孟觀更是驚訝:我瞄準的是對方的胸口啊,怎么就刺到腹部去了?而且,槊尖接觸到對方的盔甲后,居然沒有第一時間破甲而入,而是滑走了?
是的,滑走了。孟觀的馬槊在接觸到赫德拉姆的板甲后,由于板甲的防御力較之鏈甲明顯增強,孟觀以前使用的力度未能破甲不說。還由于對方的一個側身,使得槊尖沿著板甲本身的幅度,給滑開了。
尖銳的槊尖在赫德拉姆的板甲上劃出一道火星,連帶著還有一陣令人牙酸的摩擦聲。但也只是如此了。
然而,孟觀還來不及惋惜,就只覺得頭上一陣颶風刮起。他本能的迅速把頭向后一仰。剎那間,一道寒光貼著他的鼻翼掃過,之后,他只覺得頭皮一涼:卻是自己的頭盔被對方給掃掉了。
戰陣之上,雙方數萬騎兵彼此對沖,因此,孟觀和赫德拉姆的交手也就只有這么一剎那。在這之后,一方帶著惋惜,一方帶著僥幸,繼續向自己的前方沖擊,從而遠離了對手。
失去了頭盔,重新在馬背上坐正的孟觀,還沒有完全收拾好自己的情緒。就聽見自己的背后傳來一聲慘叫,這個聲音是那么的熟悉,分明就是自己的掌旗官中招了!
說起來,在和文鴦隊的兩次對沖中,孟觀的掌旗官就已經換了三位,這個位置,真的是比指揮官還要危險的位置。
來不及回頭觀望,因為,又一名騎著高頭大馬,身著板甲的騎兵揮動著馬刀朝著自己呼嘯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