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里是西河糧道和代地糧道的鏈接點。放棄了這里,漢軍的糧道就會遭到極大的威脅甚至是斷掉。
所以,當初杜預在綿上聚、羊頭山二選一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綿上聚,寧愿丟掉上黨也在所不惜。就是為了把關彝的主力牽制在這里。
因此,就如關彝所言:戰事的焦點已經轉移到了冀州。季漢要破局,就必須在冀州戰而勝之。晉國要挽回劣勢,也必須在冀州消滅姜維。
“大司馬,既然現在的關鍵是在冀州,那么,我們必須對大將軍的部隊進行補強。”
“國威言之有理。只是這補強,從那里抽兵?抽多少?”
關彝這個問題提出后,在座的眾人都陷入了長考。
問題很明顯,當初大軍出征,只給國內留下了七萬人,這已經是將防務削弱到了極致。更不要說東吳也入局了——雖然那群家伙內訌很多,進展緩慢。但人家到底是十五萬顆人頭啊,你還真的不能完全無視。
而張遵這一路呢,本身兵力就不多,抽調意義也不大。更何況人家還要守備華陰這道長安東側唯一的屏障。
所以,唯一能抽調的只有并州方向的兵力了。
但是并州方向的兵力要抽調的話又談何容易呢?隨著天氣轉暖,堅冰融化,介休的城墻已經徹底垮掉了。而杜預又居高臨下的俯視著河谷地帶的關彝。若是把介休的兵力抽走太多,以杜預的將略,人家未必不敢沖下山來打一場。
“大司馬,末將的意思,能否征發匈奴、拓跋鮮卑的精壯從軍?”
“咦?季威這個提議好啊。兄長,我們可以讓匈奴、鮮卑各支援我們兩萬騎兵!”
文虎的這個提案,雖然得到了很多將領的支持。但是關彝心中卻是否定的。
開什么玩笑?這群狼崽子現在迫于形勢看起來是很馴服的,但是你一旦征發他們,給不給他們盔甲武器?教不教他們戰陣之道?他們在戰場上立了功你給不給封賞?若是戰事不利,這些家伙會不會反戈一擊?
再說了,并州也好,代北也罷。在這個時代都還屬于比較落后的地區。若是讓這群狼崽子進了富庶的冀州開了眼界,那豈不是刺激他們的野心?
“匈奴和拓跋剛剛安定下來,本官還有很多安排沒有踐行。所以,他們的人不能抽調。”
“呃……那就只有抽調方伯那邊的人。現在,方伯率領兩萬人坐鎮壺關,與在天井關的晉國羊叔子兩萬人對峙。壺關天險,加上霍家人一向善于守城。所以,抽調出一萬人支援大將軍想來沒有大礙。”
“嗯,孟導說的這個提案可行。只是這只有一萬人,還是不夠的。”
“那就只有從介休這里抽調了。大司馬,末將以為,現在我們在介休是以防守為主,即便將來要進攻,也是仰攻太岳山。因此騎兵的作用不是很大。是不是可以再抽調一萬騎兵支援大將軍?”
“嗯,這個也不錯。如此,大將軍那邊就有六萬人了。但還是有點不太夠……”
“這個……”皇甫闿就不知道說什么了。
這時候呂雅站了出來:“大司馬,據聞晉國又開始新一輪征兵。呵呵,晉國這樣的國家都敢繼續征兵,我大漢國內政治清明,百姓一心。如何不敢再征兵?現在是三月末,春耕基本結束。屬下的意思,可否發信給長安,讓簡長史他們再征兵五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