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轟隆隆~~”
四月初七,辰時,癭陶城北十里。
一陣陣低沉的雷鳴聲在地面響起,兩萬名騎士,四萬多匹戰馬出現在地平線上。在經過了兩天零一夜的高強度奔馳后,姜維軍抵近了癭陶縣城。
“報~啟稟大將軍,我軍斥候送來情報。癭陶城四門緊閉,但城墻之上并無多少守軍。城南方向未見大面積馬蹄印跡。”
“善!看來我們到底是領先了陳休淵一步。傳令,加派一支斥候隊,繼續向南前出,本將要時刻知道南邊的晉軍來了沒有,到了哪里。”
“喏!”
“再令,全軍換馬,取土。”
“喏!”
安排完這些后,這一年已經七十一歲的姜維兀自一提馬韁,一人單騎就往癭陶縣城沖了過去。
“大將軍?大將軍!”
他這么一跑,身邊的趙統、馬杰等大將及其親衛們只有緊緊跟上。好在季漢的低級軍官始終都是三國軍隊里最優秀的,大將們這會去觀看城池,剩下的中低級軍官們還是有條不紊的執行姜維剛剛發布的命令。
十里地,對于奔馳的戰馬來說不算太長。很快的,姜維等人的視線了就出現了癭陶城低矮破舊的城墻。
是的,就是低矮破舊:并州的介休是座內地小城,但好歹并州地面異族不少。所以城墻啥的就算地基不牢,但也還算完整。而癭陶這個地方,從黃巾之亂平定之后,這個地方就再也沒有遭受過兵災(曹袁爭斗時,冀州戰場局限在了鄴城附近)。加上這里又是傳統的漢族絕對優勢聚居區。所以這里的城墻,約莫只有一丈二(不足三米)不說,很多地方的城墻都有不同程度的侵蝕、垮塌而沒有休整。而且不光是城墻難以入目,便是這城墻下面的護城河,也早就瘀滯成了一條臭水溝。
“大漢大將軍姜維在此,城上何人主事?出來答話!”
少頃,一個身穿晉國低級官服的人影在城墻上站了出來:“在下癭陶縣令高建,見過漢國大將軍。”
“高縣令可聽到這不斷逼近的雷鳴?本將十萬大軍旦夕將至,何不早早投降保全一縣百姓?如若不然,貴縣頃刻之間化為齏粉也。”
站在城樓上的高建此時已經額頭冒汗,唇干舌燥,他哆哆嗦嗦了好半天,總算吐出一句完整的話:“大將軍容稟,在下祖籍陳留圉縣,故而不敢直接開城投降。請仿高柳例,百日之后若援兵不至,一定開城投降。”
陳留郡的圉縣高氏,在東漢后期也是了不得的大家族。其代表人物就是袁紹的女婿,并州刺史高干。不過到底是選錯了效忠對象,所以后來慢慢的落沒了。
但是人家好歹仍然算是當地二流世家,家大業大。所以高建是不敢輕易投降的。
“原來如此。”兩人短短的對話間,后方漢軍騎兵已經陸續趕到了。姜維輕輕一笑:“吾要攻城了,高縣尊還請坐觀就好。”
隨著姜維的指令,兩萬漢軍騎兵紛紛催動戰馬,奔向了癭陶城墻。
隨著跑在最前面的一個軍侯大吼一聲“起!”,最接近城墻的一個騎兵鋒矢陣里的五百余名騎兵整齊劃一的把沒有出鞘的馬刀從斜下往著斜上方一甩!馬刀的刀柄處掛著的一袋泥土頓時趁勢而起,在半空中劃出一道拋物線后,重重的落在了癭陶城低矮的城墻根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