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戰爭史上,防御方先是依靠木質柵欄或者石質堡壘進行防守,但是投石機和原始火炮的出現,使得這兩種防御工事成了擺設。之后棱堡應運而生。一時之間,由于盾遠遠超出了矛,使得歐洲土地上棱堡重重、小國林立。
如何在火炮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解決棱堡,歐洲的軍事學家們為此進行了鍥而不舍的探索。西元十七世紀七十年代,法國元帥,軍事工程師,現代工兵的創始人——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提出了塹壕攻城體系。有效的解決了在攻擊火炮威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拿下守御力量完備的棱堡這一重大課題。
這個體系說白了就是:挖塹壕,并把塹壕挖出體系,挖出藝術。
具體挖掘方法如下:先圍著要攻打的目標遠遠的挖一圈,挖出來的土朝著攻擊目標一側堆放——形成矮墻,對本方工兵進行保護。然后以這圈塹壕為基礎,挖之字形的塹壕,挖到一定程度后,再挖一圈更貼近敵方城墻的塹壕。然后開始用本方火炮或者投石機攻擊對方城墻或者城墻上的火炮(投石機)。如果不能湊效,則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逐步的抵近對方的城墻。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塹壕的保護,所以城頭上的敵軍基本無法對挖掘塹壕的本方工兵造成有效殺傷。同理,因為塹壕的保護,本方的攻城車、投石機、火炮什么的,在塹壕內移動并逐漸的接近地方城墻也基本安全。
而且,隨著塹壕逐漸接近敵方城墻,敵人在城墻上的所有防御手段將因為角度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削弱。就算你的城墻修得再怎么堅固,我都挖到你墻根了,你還有什么掙扎的可能?
在歷史本位面,20世紀中期,本朝太祖與凱申公逐鹿中原。天朝大軍面對果黨的諸多鋼筋混凝土體系,很多時候都是用超強的土木工程來瓦解敵方的防御。這其實就是沃邦塹壕體系的變種。所以,本朝基建狂魔的基因,早在肇建國基的時候,就已經顯露無遺。
“這個塹壕體系大體便是如此,你都看明白了?”
“山長放心,學生已經完全明白了。”
此時關彝的得意門生李翔李展飛,已經升職到了中郎將一職。雖說這個中郎將的前綴是前所未有的“工兵”,但此時已經完全成熟起來的李翔,再也沒有以前迫切想要回到戰兵系列的想法。因為,他已經深深迷戀上了土木工程。
“嗯,這個體系要迅速完成,人力是基礎。你和你的手下先對洛陽城外的土質進行摸底,對工程量進行測算。本月中下旬,為師給你九萬俘虜,應該是夠了吧?”
“嘿嘿,多謝山長。長這么大,還沒管過這么多人呢。只是山長也真是忍得住啊,這么好的方法,居然一直忍到現在才拿出來。”皮了一句后李翔迅速正色道:“山長放心,只要有足夠的糧食,學生敢擔保這些俘虜一樣能把事情辦得極好。”
“哼!為師就是為了洛陽這樣的堅城才一直忍到現在!”說完這句話后,關彝把李翔一把摟住,低聲道:“為師在東吳朝堂里的暗子發來可靠消息,孫皓那個白癡準備在今年八九月間,他們秋收之后發動十萬以上的大軍從南陽郡北上解洛陽之圍。嗯,雖說吳狗的戰斗力為師從來都沒放在眼里,但那到底是十萬人吶,一個一個腦袋砍過去很累的……”
“學生明白了。學生馬上帶人開始做事。”
自己的上司兼老師已經給自己劃定完成時間了,哪還有什么說的?趕緊忙起來吧。
……
從這一年的三月二十日開始,漢軍控制下的晉國九萬多俘虜陸陸續續的來到了洛陽城外。
四月一日,完成了地質勘探和圖紙設計的李翔,在其麾下諸多校尉、軍侯的幫助下。把九萬余戰俘分配工段完畢。然后工兵中郎將一聲令下,九萬余戰俘齊齊發動。在距離洛陽外墻五百米處開始挖掘塹壕。
而在這些戰俘的身前,則是近十萬漢軍齊齊列陣,對工作的人員進行保護和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