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77年十月,杜預在南陽郡宛城誓師,開啟了季漢對東吳的征伐。
十五萬大軍一路南下,過新野,下鄧縣,非常順利的來到了襄陽。
這座城市的歷史地位不必多說,歷來南北對峙,南方守住襄陽便可保有半壁江山。若是襄陽丟失……想想后世的南宋吧,那真的一瞬間土崩瓦解。
襄陽這個地方,在漢末三國時代,是漢江與淯水、比水等諸多河流交匯之地。水網密布不說,漢江在這里得到諸多河流的匯入,水量陡然增大,江面變寬。東吳的水軍可以沿著漢江直流而上,在這一段江面進行駐守。
漢江之北,是樊城。漢江之南,是襄陽。而且水量充沛的漢江在流經這里的時候,繞了一個大彎。把南邊的襄陽給包裹了起來,由此形成了一個半島。這種地形,對于防守一方來說,真的不要好處太多(合川釣魚城,上帝之鞭折斷處的地形,也是這樣的一個半島地形)。
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孫皓不放棄襄陽還是對的:襄陽這個地方,對于南方勢力來講實在是太重要的。襄樊雙子城在手,北方的軍隊想要南下,不拿下這里,其戰場就被局限在了漢江流域。對于南方的命脈長江來說,就無法產生威脅。
“啟稟將軍,我軍前鋒部隊已經抵近樊城城下。該城有大隊東吳守軍。觀其旗幟,守將應該是呂睦呂季仰。”
“呵呵呵,當年禮部尚書在建業要求孫元宗交出呂季仰,以此作為我大漢交還孫吳宗室的代價。嗯,那次應該是把呂季仰給嚇壞了。所以,誰都可能投降,就呂家人不會投降。這孫元宗還是有識人之明的。”
這一次漢軍的先鋒是霍在的兒子霍彪。這是他第一次在以前晉國的大將麾下做事。對杜預這種不直接就事論事,而是要扯很遠的風格極不適應。不過人家到底是自己現在的頂頭上司,所以這會兒也不好直接硬頂。
“將軍,末將已經派人在樊城城外挖掘了壕溝。可惜這里的地下水太淺,挖下去不到一丈土層就有大量的地下水涌出。因此,昔年我大漢在雒陽用上的塹壕圍城,估計是用不上了。”
“嗯,南方的地理大都是如此。昔年大司馬的塹壕圍攻之法看來多半是不能用了。”
“那將軍,我們應該如何破城?”
“破城?本將為何要破了此城?”
“那將軍,不破此城,難不成我們直接越過漢江南下?可是這糧道?”
“呵呵呵。”同樣的,這也是杜預第一次率領季漢的將士出征。以前在晉國的時候,上下尊卑極為明顯,統帥發令,基本不需要解釋。下面的低級將領和士兵只有埋頭執行。
而季漢方面,由于以前國力弱小,所以將帥一心非常的重要。因此,從諸葛亮起,姜維,關彝,領兵作戰,都要盡可能的和下屬將領反復溝通,把事情講清楚。
更何況,現在的這位霍彪,可是大司馬府第二人霍在的兒子啊。
“中郎將,我來問你。這漢江有多寬?”
“襄陽附近較寬,約莫兩千余丈。襄陽上游三十里處有很狹窄的江面,只有百余丈。”
“所以啊,我軍只要在江面狹窄處樹立起投石機,吳狗的水軍是不敢靠過來的。如此,我軍便可安然渡河。”
“將軍說的無錯。但是我大軍渡河后,這糧道?”
“呵呵呵,樊城到底是小城,最多能裝下兩三萬兵頂天了。我分出五萬人駐扎在樊城腳下,那呂季仰能耐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