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初紅霞,云開霧散。關內鼓聲響過三通后,但見得帥府衙門大開,一片肅穆。
左右兩廂設座,共十幾位將領齊聚在此。這些人俱是大乾軍中的宿將,不僅深諳兵家戰法,更兼修為精深,不可揣測。
正中央帥案之后,徐錚一身尋常布衣,端坐在上,不見有絲毫威壓,卻實實在在地鎮住各軍將領。
朝中曾有言“雍州千萬兵馬,只知大柱國徐錚而不知有大乾朝廷。”
正因如此,當年朝臣不斷彈劾徐錚,令其棄官歸隱。此番再出山,國子監、都察院、翰林院等處言官清流們依舊彈劾不斷。
底下眾將互相傳音,竊竊私語,只待徐錚輕咳一聲,眾人立馬收了心思,正襟危坐,不敢造次。
徐錚目光微微抬起,看向庭外,說不出的威嚴氣派。正是“
傳令營門天下震,武征九域頌威名。
謀猷帷幄軍施勇,賞罰端嚴士逞英。
擒獻元戎息外寇,承心憐苦恤生靈。
捐身了卻凡塵事,不過平疆定太平。”
良久,徐錚收回目光,對眾將道“朝廷幾次下書責我畏敵不前,養寇自重。我要去太岳城一趟,安一安這天下人心。”
此言一出,眾將嘩然。一年輕小將起身便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柱國運籌帷幄,何必理會那群窮酸文人”
又一中年智將沉聲道“朝廷腥風血雨,前者已經逼死了王丞相,難道他們又想向將軍舉刀”
一霜鬢老將撫須道“大柱國從不將朝廷宵小之輩放在眼里,此番回京,可是另有隱情”
徐錚不言,只是聽著眾人議論紛紛,不做回答。
右手邊一中年文士抬了抬手,示意眾將靜言,隨后道“眾位稍安勿躁,既然徐帥有此意,我等遵命便是。不過這前線之事,還請徐帥定奪。”
徐錚掃了一眼眾人,出言道“我雖回京,但諸葛策絕對不會趁機進兵,你等只要各自把守城池關隘,便可保無虞。”
“是”
“韓石”
“末將在”韓石坐在靠近帳門的最外側,不曾想徐錚會叫他的名字,急忙起身聽令。
“命你率部把守界牌山,如果有急,立放狼煙。”
韓石臉色微微漲紅,心中激動萬分。這界牌山乃是兩朝邊境之地,漢軍必經之路。萬難想到徐錚會將此地交給他來把守。
“末將領命”
待韓石領命退帳,霜鬢老將皺了皺眉頭,出言道“界牌山乃我朝門戶之地,令此黃口小子把守,豈非太過兒戲”
徐錚卻擺手道“我當年十五歲從征,二十八歲掌三軍,拜上柱國,豈不是更兒戲”
此語一出,眾將皆搖頭輕笑,無言可對。
徐錚慢慢站起身,道“前線安危,交給各位了。”
“遵令”
城關之上,葉凌迎著晨風,立于墻邊,遠處是盤膝打坐的寧長歌。
不多時,秦卿走上城墻,站到葉凌身側,道“你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