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上群情激憤,矛頭紛紛指向了原國子監祭酒顧亭嵐。
百里龍騰看向顧亭嵐“顧卿,你有何話說”
顧亭嵐垂著手,嘆道“臣識人不明,請圣上降罪。”
話音剛落,亞相左逢源急忙起身道“圣上,國子監數千學子,顧尚書豈能一一認得。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顧尚書也只是被那小人蒙蔽,還請圣上明鑒。”
周擎聞言輕笑“左閣老此言不確,顧亭嵐乃我大乾第一大儒,有過目不忘之能,對國子監學子之身份、籍貫,甚至家中之事,都頗有了解,左閣老怎可以此為顧亭嵐開脫呢”
左逢源又道“顧尚書不過一時失察,何況那李孝乃是頂了其兄的位子,錯在李孝,而非顧尚書。”
左逢源知道周擎對付顧亭嵐的目的,因此才要站出來為顧亭嵐爭辯。
坐在一邊的葉凌并不太清楚這事情的原委,朱萬全告訴他的不過是案子本身,可實際上的事情,他和眾朝臣皆不知曉。
那一日,朱萬全接了此案以后,便先將李生與瑞蓮收押在監牢以內,念在賽大蟲年事已高,便放了她,可她又被二兒子李孝打了,很快瘋癲。
朱萬全本沒有將此案放在心上,哪知過了幾日,有一刑部主事來到太岳府,調閱了此案,并告誡朱萬全道“此案既不要審,更不要判,就這么先關著他們,若是有何閃失,必然要問罪于你”
朱萬全為官為人,從來是八面玲瓏,不得罪任何人,聽了此言,自然是滿口答應,也就不再關心此事了。
至于李孝為何會頂替了其兄長入了國子監,此事全因為顧書辭。
因為其父顧亭嵐國子監祭酒的身份,因此顧書辭在國子監算得上是領袖,平時有些事務也代其父處理。
那一日,有一監生周元雄帶著李孝來找顧書辭,言稱其兄李生因家中事務,返鄉料理,便想將這個位置讓給弟弟李孝。
此事原本不合體例,但顧書辭前幾日剛因為父親不許他為官生悶氣,又和這周元雄交好,便答應了下來,搞了這出偷梁換柱。
而顧亭嵐當時正忙著幫李太岳修訂新法,所以對國子監的事并不上心,更不會去懷疑自己的兒子,這才令李孝得逞,也因為如此,有了今日朝會上的一幕。
右相賈成道,亞相左逢源,輔相賀蘭屹,六皇子百里瀚然,盡都將目光投向梁敬一,他們都知道此事乃梁太師所為,更明白他這么做是為了什么。
但除了亞相左逢源孤立無援的說幾句話以外,其余人等盡都旁觀在側,無人理睬。
顧亭嵐自知中了陰謀,可為時已晚,默默看向李太岳,只希望自己不要牽連到好友。
“啟奏圣上”一須發皆白的老御史出言道“顧尚書如此失察,想來他任職吏部,對于官員任免,升遷調度,也恐有失,還需仔細調查才是”
此言一出,一些人終于明白了對顧亭嵐動手的用意。滿朝文武皆知,顧亭嵐之所以被調任吏部尚書,是因為百里龍騰要用他幫助李太岳推行變法。
這數月以來,吏部下發了不知多少官員升遷調度的文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用變法派人士,罷免反對新法的守舊官吏。
如果顧亭嵐果真有徇私舞弊之事,那這數月來的官吏任免,只怕都要被推翻了。
左逢源趕緊言道“圣上,這兩件事并無干系,不該往一個地方去攀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