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擺擺手,說道:“你說的是市南區繁華地段,我選的那個地方,如果照這個價,我敢肯定不會有人停進來的。”
“怎么說?”
“我了解了一下,那邊是老小區,雖然配套不錯,可以前是漁業局、遠洋、公交、房管、紡機幾個企業的福利分房區,大多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老房子,在那個年代,不能說都是豆腐渣工程吧,反正房屋質量都不怎么樣,一片磚混的老房子,但凡有經濟實力的很多都搬走啦,留在那的很多都是后來的,經濟實力講真,并不怎么樣。”
“他們怕貴是么?”
楊瑞點點頭,說道:“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那邊的定價一定不能太高。我覺得一個月兩百以內,還是可以接受的。”
“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兩百以內也太便宜了吧,三百不行嗎?”
蘇曉覺得有點“神奇”他怎么就那么肯定兩百以上就沒人樂意停了?
“因為啊……我設身處地地想了想,我覺得,如果我住在那,一個月收我最多兩百塊,我可以接受,再多,我就不樂意了。”
“呃……這還能帶入?”
“對啊,我又不是土豪,兩百以內我很樂意,兩百以上我還不如停路邊呢,反正交警也不是一大早就來貼,如果我起的早點,交警也拿我沒辦法不是?”
“你這心態有點屌絲啊。”蘇曉捂著額頭,無奈道。
“我本來就屌絲啊。”
“你贏了。”
這時,楊瑞的電話響了……
“他們說的也是實際情況啊,現在車越來越多,停車肯定也越來越麻煩。我們小區里只要回去晚了也沒有車位。”
景福宮,東海一路旁邊的一家的韓國料理店,蘇曉一邊給楊瑞包了一塊牛肉,一邊說著。
聽完楊瑞白天里的這些見聞,她也深以為然。
一個城市的規劃,除非是完完全全的新區,如果延續老城區的改造和向外輻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遠見,就是其中之一。
估計誰也想不到,中國在短短20年的時間里,發展的這么快。以前只有家庭條件優渥的家庭才會考慮私家車,但現在看看,誰家還沒個代步的車?
但隨著車輛的增多,停車和交通擁堵就成了個大問題。
你有車沒地兒停,這得多糟心,還怕刮了蹭了。
楊瑞記得他上中學那會兒,山東路還剛剛開建。當時市民就在報紙上展開論戰,表示政府有沒有必要靡費國帑建一條雙向八車道如此之“寬”的山東路,可現在看看?山東路什么時候不堵來著?根本還嫌太窄了。
青島的老城區,以中山路為代表,延續當年德占時期的規劃,道路相對較窄,當初為了拓寬,無奈之下把路兩邊幾十年的法國梧桐都給伐掉了,讓整條中山路丟失了三分韻景。就算是作為沿海景觀道的太平路,都只能改成單行三車道,若是雙向行駛,估計游客也不用看景了,光看車流得了。
“嗯,這還是有停車場的,那些老小區,沒有停車場,都只能停路邊。天天提心吊膽地擔心警察叔叔貼罰單。”
倆人甜甜蜜蜜地相互“投食”,談著跟風月無關的話題,卻絲毫不顯得違和。
“那停馬路牙子上唄,我好像聽說停馬路牙子上警察不貼的。”蘇曉說道。
楊瑞哈哈一笑,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今天拉一大叔,一聊起這個就不住給我吐槽,說現在市政不作為。”
“怎么了?”
“大叔說的很有意思,最近這不快要到創城月了?他說市政不作為,不考慮著怎么解決市民停車難的問題,總拍腦門想著怎么讓市民沒法停車。”楊瑞覺得可樂,說著:“人家也只知道停馬路牙子上交警不貼條,市政就直接在馬路牙子上種個石墩子,你車可不就上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