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可謂中古最早的歷史文獻之一,其中《大禹謨》篇中,就有一句“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后世多解為“自滿易招損害,謙虛使人受益”。
距今幾千年年前的古人已然擁有的智慧,現在很多人卻自覺不自覺地忽略掉,而深陷自滿與膨脹而無法自拔。
不是他們不懂,而是“自我覺醒”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吳健斌的一番話,就像一盆兜頭的冷水,瞬間讓楊瑞清醒了過來。猛然間的驚醒讓楊瑞心里暗自苦笑不已。
自己居然……又特么膨脹了。
他之前日子過的不是那么順心,也不能說跟他自己的膨脹心理沒有關系。
就像當年他離開移動,直接原因是對公司制度的不滿,但是,若非他的膨脹心里,一個大學剛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有什么資格去質疑一家央企的企業文化和制度?
不用膨脹來形容他,換個“眼高手低”也是貼切。
但他的運氣卻是不錯,離開了移動之后因為喜歡文字,能寫書的楊瑞沒把自己餓死,在網文界勉強混口飯吃。
從最初的不會寫到慢慢開始上手,一部重生類的小說也曾經讓他拿到每月小一萬的稿費。而當稿費到手的那一刻,楊瑞已然覺得自己獲得了“神格”。
膨脹心里在不期間……又悄然而至。
后面的事情,就……
回想自己這幾年,楊瑞發現每每自己上升的時候,伴隨的是清醒和低調,而當自己遇到挫折之前,又有哪次不是因為自我認知的不清醒?
的確,只要是人都有膨脹心里。
畢竟誰獲得了成就心里沒點滿足感?
“守株待兔……還真特么應景。”
若是老吳不點的這么明白,楊瑞心里還真有點希望繼續“等兔子”的想法。
利用政策和信息的不對稱來牟利,簡直不要太簡單啊。
但細細想來,這種事情可一不可再,偶然性太強了。
這頓酒是必須請的,面對這個亦師亦友的大哥,楊瑞有時候在想,若是早幾年有這樣的一個人存在,自己的生活又會是一種什么樣子?
只是,生活沒有那么多的假設。
——
政府工作飽受詬病的,從來都是她的效率。
大平嶺的拆遷款按道理來說七月底就應該到賬,但是楊瑞多次詢問菲菲,直到八月三號也依然沒有到賬。
楊瑞也不好過于催促她。
自打上次從老吳那里支應了五萬給菲菲進貨,她也在忙著店里的事情。每年的夏天,不僅是旅游業的旺季,服裝業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