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為楊瑞無意間的小舉動而讓它有了明顯的、好的變化,那種參與感還是讓楊瑞十分開心的。
一個人的價值體現,往往是從一些小事流露出來的。
看著在坐的朋友,楊瑞這頓酒喝的少有的輕松愜意。
當然,表妹的能力得到人家的認可,也讓楊瑞有種“不負所托”的釋然感啊。
人,總是會長大的呀,以前那個小屁孩,居然也能給人家當設計師咯。
楊瑞有點感慨,但比他更感慨的,還有別人。
而且,他還遇到了。
吳悠悠自打跟楊瑞訴說了公司的現狀之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過的憂心忡忡。
經過楊瑞的一番開導,她倒是不太擔心找新工作,只是總感覺自己重新適應新環境的時間會比較長。
不過,讓她感到奇怪的,則是明明公司已經半死不活,但老板就是硬撐著不宣布破產。
公司里的人也沒有任何一個主動提出辭職。
在這種情況下,吳悠悠就更不好意思先走了。
既然工資照發,氣氛也一如以前的寧靜祥和,何必再折騰呢?就算真的要走,也等公司實在撐不下去了再說吧。
這是吳悠悠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人類隱藏屬性——惰性的集中爆發。
不過,就算再后知后覺的人,身邊環境的變化再緩慢,也最終會有所感覺,這是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
從七月中旬開始,公司的業績雖然依然沒有任何起色,但吳悠悠卻發現公司居然還進了新人。
新來的,是兩個總監,一個負責業務,一個負責財務。
以往,財務大權從來都是只掌握在老板手里的。
兩位總監來了之后,對公司現行的政策做了些許的改變,談不上大刀闊斧,但財務上對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做了限制,對報銷審核上嚴格了許多,以前同事出差非五星級酒店是不住的。
當時老板的原話是“不住五星級酒店,會讓客戶覺得我們檔次低。”
但實際上不少出差的同事都會選擇相對檔次較低的酒店,但報銷出來的費用依然按照五星級酒店的來,那么,多出來的錢他就自己揣兜了。
而現行的制度,卻是將標準降到了三星,并且只能去公司提前預定好的酒店,也就是說,即便他不住,那錢也不可能落到個人的腰包。
至于出行的其他費用,以前是老板定個標準,五百塊的費用給你打車,你選擇坐公交,那剩下的錢依然可以落袋為安,而現在就必須出具發票,并且注明來往時間。
也就是說你出行可以打車,什么轉車豪車都可以,標準也不變,但你必須列出明細,如果解釋不通,報銷就不會被認可。
僅僅這兩項,給公司究竟節省了多少錢,吳悠悠不知道,但最起碼“節流”的作用是肯定有的。
最讓吳悠悠感到驚訝的,則是那個新來的業務總監,四十多歲的年紀也不知道老板是從哪兒找來的,似乎這人渾身上下都是能量,幾乎哪兒哪兒都有他的關系,別的業務人員很難談下的單子,他一出手就輕易搞定。
而且,這人還不獨,他談的單子大多都是分給手下的業務人員,讓他們去具體操作,至于提成,似乎他根本就不在乎。
一時間,吳悠悠覺得這人根本就是猴子……呃不,是老板請來的救兵啊。
一方面節流,一方面不斷開源。
公司的業務,居然在短時間內就有了喜人的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