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董貴隨口問著,已經緩過勁來的李星云微微一笑,說著:“對啊,不過不是來旅游的,捐了所學校。”
捐學校!
李星云說的輕描淡寫,但這話落在董貴和周文耳朵里,意義就不一樣了。
首先,捐建一所學校所需要的費用哪怕再低,這不是單純蓋棟樓就行了,自08年以后,國家對新建學校的建筑指標要求是很高的。
單純從這一點來看,李星云這個人身價就不低了!
其次,能捐學校的,而且,還是不聲不響地捐,這種樂善好施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董貴和周文不由對其肅然起敬。
李星云因為“脫得大難”心情好,這才隨口對他們說說,換了其他情況,也不見得能跟他們實話實說。只是沒想到他這隨口一說,讓倆人對他敬佩有加。
一時間,各種敬佩之言也滔滔不絕了。
“冒昧一問,李先生您是做什么生意的?”
董貴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要問個清楚。
他自己最近的生意做得不是很好,不是他不努力,而是跟市場大環境有關。
但這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的辦法。
比如,他結交了某個大老板,恰巧這大老板又喜歡玉石類的東西。
那么,買誰的不是買呢?
李星云能蓋學校,說他沒錢董貴可不信。
自己這次無意間的援手,李星云怎么也得承他個情。
一路還長,在路上要是能跟他搞好關系,到時候推薦他從自己這邊走些貨,說不定也能緩解一下他目前的困境。
“我?”聽他問起,李星云呵呵一笑,卻賣了個關子:“我做什么的先不說了,倒是二位……”
“我……”
董貴剛想做個進一步的自我介紹,李星云緊接著的一番話差點讓他沒握好方向盤。
“如果沒看錯,董先生行伍出身,現在……唔……做的是玉石生意,不過……似乎生意不是太好,而周先生……同是行伍出身,如果你是和田人,此次去烏魯木齊應該是去見貴人,至是升官不易,方向也不對。”
“我操!”
“我操!”
董貴和周文聽完臉色頓時大變。
關于他們倆的身份和職業,方才倆人誰都沒有提起過,畢竟李星云是陌生人,而且還是在路邊“撿”來的。
交淺沒有必要言深,在這種情況下,董貴和周文屬于“主方”,而李星云則是“客”。
主人沒有交代,客人是不便發問的。
但怪就怪在明明誰都沒有說,李星云將倆人的身份都給點破了!
最讓倆人震驚的,董貴是因為他看到了自己的困境,而周文……他甚至連董貴都沒告訴自己去烏魯木齊的真正目的!
這人……是特么干嘛的?
這個時候似乎已經不需要李星云再說了!
對于李星云來說,太具體的東西,從面相上看不出太多,但一些近況卻是通透的很。
如果這倆人只是普通的商人李星云也懶得去多說什么。
但是董貴和周文倆人在他最孤寂無助的時候能主動停下車載他一程,甚至目的地還都是烏魯木齊,這情,這緣分李星云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