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貴呵呵一笑算是附和,轉而問李星云道:“李先生,你這是準備要去哪兒?”
“我是想去烏市的,倒也不敢麻煩您送我,只要把我放在一個能補出手機卡的地方就好了。”
方才有了110的背書,如果當地通訊公司不給辦理,他可以讓110這邊做出個解釋。
周文也說了現在不帶手機的人會很焦慮,但同樣的,在國內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幾乎可以走遍天下了。
怎么操作他都想好了,去通訊公司補了卡,用工作人員的手機登陸微信,支付補卡和買手機的錢,剩下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欸?那可巧了,我們也去烏魯木齊。”
聽董貴這么說,李星云眼睛一亮,說道:“那敢情好!麻煩您了。”
“瞧您說的,出門在外的,誰都不想碰到這樣的事,我們不過順手一幫的事情,你可別放在心上。”董貴哈哈一笑,不以為意地說道。
旅途漫長,人越多,這話題也就越多,這仨人聊起來,也能很有效地緩解司機的疲勞,對于行車安全還是很重要的。
這一點董貴也明白。
既然確定了李星云只是一個落難的旅人,他們不介意幫幫手的。
“李先生,聽口音您不是本地人吧,是過來旅游的嗎?”
閑聊,自然沒有什么中心和主題。
但是因為原本就是陌生人,關心一下對方的背景什么的很正常。
李星云這一身打扮就不像是來旅游的,他明知如此還這樣問,就是想要打探打探李星云的底細。
聽董貴隨口問著,已經緩過勁來的李星云微微一笑,說著:“對啊,不過不是來旅游的,捐了所學校。”
捐學校!
李星云說的輕描淡寫,但這話落在董貴和周文耳朵里,意義就不一樣了。
首先,捐建一所學校所需要的費用哪怕再低,這不是單純蓋棟樓就行了,自08年以后,國家對新建學校的建筑指標要求是很高的。
單純從這一點來看,李星云這個人身價就不低了!
其次,能捐學校的,而且,還是不聲不響地捐,這種樂善好施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董貴和周文不由對其肅然起敬。
李星云因為“脫得大難”心情好,這才隨口對他們說說,換了其他情況,也不見得能跟他們實話實說。只是沒想到他這隨口一說,讓倆人對他敬佩有加。
一時間,各種敬佩之言也滔滔不絕了。
“冒昧一問,李先生您是做什么生意的?”
董貴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要問個清楚。
他自己最近的生意做得不是很好,不是他不努力,而是跟市場大環境有關。
但這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的辦法。
比如,他結交了某個大老板,恰巧這大老板又喜歡玉石類的東西。
那么,買誰的不是買呢?
李星云能蓋學校,說他沒錢董貴可不信。
自己這次無意間的援手,李星云怎么也得承他個情。
一路還長,在路上要是能跟他搞好關系,到時候推薦他從自己這邊走些貨,說不定也能緩解一下他目前的困境。
“我?”聽他問起,李星云呵呵一笑,卻賣了個關子:“我做什么的先不說了,倒是二位……”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