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隨著跟身邊這些人的交流,楊瑞的見識也在他們的引領下一步步地脫離原本的桎梏。
最初的時候,楊瑞并不覺得自己見識的淺薄,怎么說他也是個網絡寫手,就算沒見過,可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問度娘還不行?
可實際上在跟著老吳、老鄭、老魏甚至蘇曉“玩耍”之后,他才發現,以前很多的事情根本就是他想當然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他停車場的操作,若是沒有老吳,他也玩不轉。
成長就是這樣。
隨著見識的增多,楊瑞學會的玩兒法也越來越多。
若是換了以前,他能不能明知自己現在負債幾百萬,還能拿出流動資金來投資一個新行當?
答案是否定的。
求穩的心里一定會讓他瞻前顧后,而不會像現在這樣跟老鄭、董貴一拍即合。
想來也是有些好笑,楊瑞依稀記得,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他曾經幻想過,若是自己中了雙色球的五百萬,該怎么花?
現在想起來,那時的結果讓人很沮喪。他那時的想法是:我把五百萬存銀行,每個月吃利息我就不用上班了……
窮人很多時候并不是不知道怎么賺錢,而是不知道怎么花錢,不知道怎么用花錢的方式來賺錢。
現在若是給楊瑞五百萬,他又會怎么玩兒?
那玩兒法是很多的哦。
你瞧,這就是差距。
楊瑞已經不在乎自己欠了銀行多少錢,因為自己手里有可供操作的資金,又有那么多的玩兒法。最基礎的,就是打個“時間差”唄,比如當初在膠南的操作。
懷著滿心的心思和感慨,楊瑞回到了家。
不過,剛到家,他就發現家里來了個“不速之客”。
“楊成?你來干什么?”
楊瑞臉色有些不善,面對坐在家里沙發上正跟老爸說這話的年輕人,楊瑞蹙眉說著。
楊建軍不悅道:“怎么跟你哥說話呢。”
“嘁”楊瑞不屑地撇撇嘴。
說起楊成,這話題就有點久遠了。
楊瑞爺爺早逝,有兩個兒子,老大楊建國,老二楊建軍,都由楊瑞奶奶一手帶大。
原本兩兄弟是很親的。
而楊成比楊瑞大三歲,是大伯的獨子。
可親兄弟最終卻是因為奶奶離世時留下的一套要拆遷的房子而最終決裂。
原本奶奶的老房子的拆遷補償方案是異地安置,按照老房子的面積,可以置換成一套大套三或者兩個小兩居。
最佳的方案,自然是一分為二,一人一套。
可是,那個時候大伯不知出于一種什么心態,想要獨占,在楊建軍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改了拆遷補償方案。最后才告知楊建軍,反正木已成舟,這個房子我要,但是我也不“虧待”你,給你……一萬塊錢吧。
楊建軍得知這件事之后,憤怒異常。跟楊建國大吵了一架,卻根本就沒要那跟罵人無異的一萬塊錢。
蔣建軍自詡文人風骨,就算心里再不爽,再憤怒,也不想讓自己被身外物迷了眼。
大哥的做法讓他寒心,那么……以后不來往就是了。
倒不是不能打官司,韓秀芳當初是主張要打官司爭奪一下自己應得利益的。
但這事兒被楊建軍給否了。
當初他的原話是:還不夠丟人的。
作為父親,楊建軍自然從未將這事兒在楊瑞面前提起,可是韓秀芳卻無意間告訴了兒子。
楊瑞說起來根本沒有老楊的那種心胸氣度,自打知道了這件事之后,就把大伯和堂兄給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