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像周浩然的這種電視廣告銷售合同,他一個人就可以搞定全部流程。
啤酒廠這邊確認合作意向,給出預簽說明。
紅星臺的法務,根據預簽合同,草擬出正式合約。
周浩然帶著一式三份的正式合同,去啤酒廠。
啤酒廠這邊經過法務和領導團隊的確認、審核,有不同意的條款,需要修訂。
沒有異議,就蓋章、簽字。
周浩然再拿著這一式三份的合同,回到紅星臺,紅星臺這邊再蓋章、簽字。
合同就算簽好了。
最后,這三份合同里,一份留在紅星臺,一份送回啤酒廠。還有一份,要送到相關部門報備。
如果是民企之間的合作,會更簡單,一式兩份的合同就可以了,不需要報備。
不過,周浩然這次跟海港啤酒廠的合作,可不太一樣。
孟主任帶上了一個法務。
親自出馬。
不僅如此,本來董志業想帶周浩然參與自己的這個訂單里,帶他見見世面。最后的結果,是他參與到了周浩然的訂單里。
董志業自然不是為了見世面,而是為了見證。
不到最后一刻,他不死心。
“第一”真的被搶了?還是一個銷售學徒?
誰敢信?
孟學民也是這樣的心態。
這事真在太讓人震驚了。
哪怕他見多識廣,對這樣的一種結果,也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真實。就算周浩然是天才,也不至于做到這個份上吧?
三四天的時間,就簽下了一筆15萬元的大訂單?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被邵空判了死刑的項目!
沒有任何成功的機會!
這種情況下,竟然讓這小子上演了絕地大翻盤?
難以置信啊!
不去現場見證一下,真的很難說服自己。
……
周浩然沒想到這么多人會跟著他。
就有點犯難。
去的路上,只能告訴孟學民:“去了啤酒廠那邊,最好什么都別說,只談簽合同的事。簽好了合同,咱們就回來,別有太多交集。”
孟學民問:“為什么?”
周浩然想了一下,找個理由,“啤酒廠那邊像個草臺班子,招標流程什么的都是胡鬧。還有,他們連招標會和競標會的區別都搞不清。”
“啊?不一樣嗎?”
孟學民微微一愣。
“呃……”
周浩然撓撓頭。
好吧,這個年頭,市場經濟在國內才剛剛發展起來,很多市場里的新概念,都處于摸索和理解的階段,很多時候都只能是一知半解。
招標會和競標會,模式很像,但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比如,招標會更嚴格。
如果是正常的招標會,必須要由國資委的相關領導坐鎮監督,會更為嚴格,流程上會更為復雜,沒個三四個小時搞不完。
“反正盡量少說話,別節外生枝。”
周浩然主要是不想揭穿“舉報”的內幕。
“可別出什么亂子。”
孟學民有些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