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
周浩然被程院長叫去了學校。
“程院長,你找我?”
周浩然以為是期末考試的事情呢,以他現在的情況,根本沒可能參加考試。
“哦,浩然!”
程德昌院長摘下了老花鏡,笑呵呵的起身。
周浩然連忙道:“老院長,有事你就直接跟我說就行!在您老面前,我就跟你的學生一樣。”
“我可沒你這樣的學生。”程院長還真不好意思貪功,從辦公桌上拿過了一份雜志,遞了過來,“你看看吧!”
“嗯?”
周浩然接過一看。
一本全英文的學術雜志,《journalof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
業內簡稱《joop》。
周浩然笑著說:“這是郵寄過來了?”
程院長道:“嗯,剛到的。還有幾本其他的雜志,剛被小譚拿走了,你想看的話,可以去他那拿。像你們這種年輕人,還是要多看國外的一流學術雜志。”
“行。”周浩然點了點頭,“我一會兒去拿。”
這就是學好英語的重要性了。
越是頂尖專家,就必須越精通英語!
因為世界級的頂級期刊,都是英文版。就像《joop》這種雜志,這里面的論文,沒幾個人有資格去翻譯。想了解最前沿的技術變革和學術動向,都必須得英文論文。
像復旦這種頂級院校,各種國外的頂級期刊都訂閱了。
會定期郵寄到國內。
供一些人的學習、研究。
換句話說,誰要是英語不夠好,最多算是“國家級”的專家。
就像程院長似的。
他雖然是院士,但英文很差,沒能力這種級別的文獻。
這就等于斷了他跟世界頂層學術圈的交流。
他的水平就不可能多高。
所以,要判斷周浩然是不是人才。
這一點就足夠。
他能寫出在《joop》上發表的英文論文,就證明他有跟全球頂級學術圈交流的資格和能力。這種條件,放眼國內的各行各業,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就比如竇局長對周浩然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
不是因為他技術好。
是因為他有資格代表中國,進入到國際性的it行業的學術討論圈。限制交流的不僅是技術,還有語言,還有全球學術圈的認可。
這才是更重要的意義。
參與國際交流,這是國家形象,也是國家地位的體現。
這已經超出了技術的意義。
程院長越看這小子越喜歡,笑著說:“小譚說,你又寫了好幾篇論文?”
周浩然笑笑,“嗯,已經轉交給了他三篇,我現在手里還在寫幾篇新的。”
“你這是量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