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定下來了。
春節后,周浩然就會跟著譚明亮教授一起去美國,跟斯坦福大學做一些學術上的交流。
他已經發表了兩篇論文。
還有多篇未發表。
很多新概念、新想法都是行業里的第一次,就頗受重視。
不過,他有個缺點。
太年輕,學術身份不足。
學校這邊就一直在努力,想給他的身份多添幾道光環,等見到了外國人以后,才有足夠震懾他們的底氣。
比如,什么是天才少年?
一年時間,修完大學四年的課程。本科畢業后,直接跳過碩士階段讀博士,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學歷上的積累。
又比如,把他吸納進學校的教材編委會里。
通常來講,只有行業里的資深專家、教育家,才會進入到這樣的名單里。
周浩然有了身份。
也就有了義務。
他要來當考官。
教材的編寫,跟其他的書不同,在準確度方面會有更高的要求。而大學教材往往是專業書籍,三審三校的環節,普通編輯就不行了,必須得專業人士。
所以一本教材往往都會有很龐大的一個編委會班子。
主要分成三部分。
第一,學校編委會。
相當于教材的“架構師”,負責調節各學科的關系。
別大一還沒學離散數學和概率論呢,大一的編程課程里就出現了這樣的數學知識,這就超綱了。
周浩然要參與這個環節。
第二,作者。
有的教材,是一個人寫成;有的教材,是多人合作,每人編寫一章。
周浩然會跟譚教授合作,一起來寫這本《java編程指南》的教材。
第三,學院編委會。
這些人要做的,就是審校的工作。
書寫成后,他們要查漏補缺的挑毛病,從錯別字、專業度、超綱指標等等層面來考量,對一本教材進行全方位的判斷。
寧元甲博士來競爭編委會的最后一個名額。
參與的其實是就是“審校”的工作。
這本教材是java相關,就招一批懂java的年輕博士、副教授什么的進來。下本書寫嵌入式,就招一批懂嵌入式的年輕博士、副教授什么的進來。
屬于臨時招進來打雜的。
雖然是打雜。
可是在教材的編委會名單里,不會有所區別,都是編委會成員,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
寧元甲對此志在必得!
他是公認的復旦計算機學院里java水平最高的年輕博士,他理所應當參與進去,這對他日后留校提副教授會有很重要的幫助。
“周浩然!咦?你怎么穿這身就來了?”
寧元甲在走廊里默默背題,為今天的面試做最后的準備。
就見周浩然穿著一件黑色羽絨服、藍色牛仔褲走了過來,連正裝都不穿。
周浩然道:“沒接到服裝要求啊。”
寧元甲好笑道:“沒接到要求,咱們也得自我要求啊。別到時候考核的時候,印象分太差被評委給刷下去了。”
“學校里不講究那些,就看才華。”
周浩然現在是評委了,他說的是他自己的考核標準。
“人情世故跟才華一樣重要!”
寧元甲語重心長。
“也對!”
周浩然笑笑。
心中很奇怪。
這個寧元甲,怎么回事?怎么總是“指點”自己?
以己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