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朗道:“周浩然去首都跑項目,可能是很辛苦。可我相信在跑項目的過程中,他一定在首都那邊認識了很多科技行業的官員、領導,或者專家教授什么的。用跑項目的名義來拓展關系,可能這才是闖學術圈、做科研項目的意義。”
周浩然低頭喝咖啡。
有東方朗這小子在場,有些話就不用他來說了。
一趟首都,他連海里都去過了。
還拜訪了幾位現在級別很低,但前途無量的海港出去的領導,比如復旦大學之前辯論隊的帶隊老師。
“說是這么說……”喬海的對抗心態一下就轉變了,“可是做科研項目,流程還是太麻煩了。要是真覺得智能卡的市場前景這么好,直接以中博軟件的名義來開發啊,哪還用這么麻煩?”
“中博軟件?”東方朗覺得很吃驚,“那不就是你們剛成立的一個近乎空殼的民營小公司嗎?有能力開發這種級別的項目?”
“招人啊!”
喬海說的理所當然。
現在“校園一卡通”這個項目的整體架構也都是周浩然設計的,有他牽頭,什么做不成?至于在學校里做科研,這么束手束腳的要隨時應對學校的亂伸手嗎?
東方朗好笑道:“海哥,招人我知道,上哪招人啊?一個剛成立沒多久的民營小公司,能招到什么人?據我所知,美國來的微軟、思科、ibm、甲骨文那些科技巨頭,在國內都因為人手不夠招不到人,要從美國那邊派人過來長期出差呢!”
“嗯?”
喬海猛然意識到了關鍵所在。
現在是97年,高校還沒擴招呢!
國內的大學生很少。
加上出國熱,民間的精英人才很稀少,連外企都用人不足,更別說民企了。
小民企,那就更不可能!
周浩然笑呵呵的說:“別的我不說,海哥,就你,假如咱們不認識。你一個復旦畢業的碩士,愿意去一個民營小公司工作不?我三顧茅廬來求你,你都不帶搭理我的!”
喬海沉默。
還真是。
復旦的本科畢業都是天之驕子了,都被全國的優質企業搶著要。碩士畢業,那就更是放眼過去隨便挑了,國企、外企、大型民企,想去哪去哪。
現在國內人才稀缺,跟二三十年后完全不同。
周浩然感慨著說:“以中博軟件的名義組團做項目,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煩,可民間資源太少了,根本支撐不起校園智能卡這種級別的科研項目。想把這件事做成,必須得依靠高校資源。”
“有道理。”
喬海這才終于理解了。
周浩然笑著說:“要是以中博軟件的名義來做,我求爺爺告奶奶,都找不來一個像你這種級別的高材生。在學校申請科研項目,這就不一樣了,別說你這種碩士了,那些教授、博士都得主動跟我示好,都來求我想參與到項目的研發里。這就是區別。”
喬海點了點頭,“民間資源的確太少了,高校資源是國內科研最大的力量。”
周浩然道:“對,首都那邊有一個從美國回來搞創業的,叫張朝洋,上報紙上電視的很火,你知道吧?”
“聽說了。”
喬海看到過類似的報道。
周浩然笑著說:“那哥們也挺聰明,借著他是清華學子的身份,回國后就跟清華聯系上了,一看就是盯上了高校資源,要借用清華的研發力量給他幫忙。清華多厲害啊?這招肯定能讓他脫穎而出!”
東方朗道:“還有更深一層的道理。”
“哦?”
周浩然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東方朗進步神速,沉吟著說:“清華學子都心比天高,才不會加入一個剛創業的小公司。可在校讀書期間就不一樣了,全當勤工儉學的實習了。有了這個名義,他們才可能給小公司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