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名不虛傳大先生
周浩然跟俞兆林聊了半個小時。
簡單了解了下他的公司現在的發展狀況。
就很唏噓。
三年前,保暖內衣的市場在國內還沒火起來呢,最早做這個市場的就是俞兆林,并且大獲成功,堪稱是業內第一。
把市場帶火了之后,跟風者就陸續出現了。
包括南極人。
短短過去兩三年,形勢就變了。
俞兆林從行業第一,變成了行業邊緣,甚至陷入了危機之中。如果任由危機擴散,還采用過去的方式來處置,那俞兆林的頹勢很可能就會愈演愈烈,最終破產。
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反面性。
競爭太激烈了。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要么很多人都反對搞市場這一套呢。
過去的計劃模式,就沒有這樣的擔心,把企業做起來了,就等于拿到了行業“指標”,悶頭做就行,甚至稀里糊涂的混吃等死也行。
完全不需要有這樣的生存擔憂。
經過周浩然的了解,發現俞兆林還是很有實力的,可謂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只不過經營模式出現了嚴重錯誤,自產自銷的重點錯了。
周浩然為南極人的策劃,是在“銷”的領域投放大量資金。
說白了,就是要大錢砸廣告。
俞兆林不一樣,他們把大量的資金都投入在了“產”的領域,就跟過去國營企業搞的那一套似的。賺錢了之后,他們引進了很多先進設備來做工廠。
只有設備先進了,生產出來的保暖內衣才會更有效率、品質更好。
俞兆林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覺得這是他的得意之作,“大先生,俞兆林有著全國最好的保暖內衣生產線。現在國內的保暖內衣,很多還是作坊式的生產呢,包括南極人。都是把訂單下給很多小作坊,一家幾千件幾萬件,都很零散、很分散。”
周浩然“嗯”了一聲。
他自然知道。
“化整為零”本就是他的主意。
俞兆林接著說:“好一點的廠商,最多也就是半自動化,還是需要大量的人手,靠著手工和縫紉機的配合。”
周浩然問:“你們不是”
俞兆林道:“最開始的時候,是這樣,等發展起來之后,我們就改了。過去三年,我們先后投資了2.7億,從德國引進了生產線。可以這么說,俞兆林有著國內最好的保暖內衣生產線!”
周浩然驚訝的問:“三年投入了2.7億做產線,你們賺了多少”
“賬上已經沒什么現金流了。”
俞兆林不由得苦笑。
周浩然暗暗搖頭。
發現了俞兆林的致命弱點。
引進生產線就掉了2.7億,后續還要建造工廠、培訓工人,以及采用跟生產線適配的原材料……這得多大的成本
這種頂級生產線,其實有一個致命缺陷。
那就是造假困難!
手工做,標簽上寫的是純,生產過程中可以采用更廉價的滌綸。
靈活性強。
可以隨時調整。
頂級產線就不行了。
不適配,就可能導致機器故障。
這就沒法造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