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清光與平云侯荀豁一唱一和之間,雖然話語中偏袒那張青陽,但也透露出不少訊息。
平云侯與肖樓眼中,那青陽伯是一位武勇,擔當,忠誠的大秦武將。
平云侯與肖樓都曾與那青陽伯共事,他們對青陽伯的評價應該是客觀的。
他們有這樣的評價,那皇帝手上必然早有那位青陽伯的卷宗資料。
再想一下,此時大殿中,不少人都是曾去過西北郡,與那位青陽伯有過交集。
大殿之中一眾大臣還在思索,兵部侍郎周昌已經再往前走一步,向著立在一旁的陸鈞和蘇靖拱手。
“定國公,長寧侯,青陽伯既然是你監察司的人,那就請介紹一下這位,為我等解惑,也讓我等看看,他有沒有資格,被稱為國之柱石,大秦之虎。”
周昌的聲音響亮,平靜。
此時大殿上,恐怕沒有幾人能比他周昌更了解張遠。
恐怕就是黑冰臺中司首定國公陸鈞,都不如他與張遠的關系親近。
他跟張遠的聯盟,可是要追溯到當初一縣換五城,他周昌一戰入兵部的時候。
大殿之上,陸鈞面色平靜,點點頭,然后看向一旁的蘇靖。
“長寧侯,當初是你力排眾議,主張張青陽晉升武勛伯爵,你來為諸位大人介紹一下我黑冰臺這位后起精英。”
力排眾議。
這是把蘇靖與張遠綁在一起。
蘇靖抬頭,面上露出一絲感激。
如果是剛入大殿時候,他與張遠綁在一起那不知是福是禍。
可是此時局勢已經明朗,皇帝心思已經展露,他這位力排眾議幫張遠晉升的黑冰臺副指揮使,有功無過!
定國公現在是給他機會!
“青陽伯張遠,原廬陽府武衛衙門武衛,參與當年豐田縣城血戰,后歸廬陽府,與袍澤陶玉林共養袍澤家眷,兌現軍功。”
“廬陽府黑冰臺主事王啟年招攬張遠與陶玉林入黑冰臺,初為暗探,后掌兵事。”
蘇靖的聲音在大殿之中回蕩。
武衛。
軍卒。
黑冰臺暗探。
說實話,不是蘇靖親口介紹,大殿中人根本無法將這樣一個低微人物,與發動國戰的三鎮兵甲指揮使聯系在一起。
“我大秦只重軍功,不看出身,他能起于微末,積功而升,確實算我大秦柱石,”郭銘看向蘇靖,“只是以他出身,眼界和實力恐怕差了些。”
“若是可以,我建議國戰之事再議,便是當真要戰,也該讓邊郡兵事主官,邊軍主將負責。”
郭銘轉過身,看向不遠處的平云侯荀豁。
“當初是有平云侯坐鎮三郡,才能讓對北燕之戰順利推進。”
“換其他人,恐怕……”
身為兵部尚書,郭銘就算知道皇帝有意重用張遠,此時他也要力爭。
認可張遠的武勇,但質疑其資歷經驗不夠,再拉出平云侯荀豁這等武勛戰侯做對比。
郭銘要的不是壓住國戰之事,而是國戰的掌控權需要交到兵部乃至邊軍戰將手中。
瞬息之間,捧,拉,踩,圓潤轉換,朝堂上浸淫數十年的老狐貍,手段確實高明。
此時就連那幾位立在一旁的武勛戰將,都有一種張遠雖勇,卻不足以執掌大軍國戰的感受。
大殿之上,所有人都看向平云侯。
此時只要這位平云侯配合,自請往三郡再坐鎮,恐怕連皇帝都不好拒絕。
還有比平云侯更合適坐鎮三郡的人嗎?
而對于平云侯來說,這分明是送上門的戰功。
想都想不到,白撿。
“郭尚書,要是換其他人,換其他地方,荀某還有幾分自信,掌軍征戰不遜任何人。”平云侯荀豁苦笑搖頭,連連擺手,“你可知,青陽伯還有另外一身份?”
荀豁面上露出幾分感慨,看向對面的蘇靖。
蘇靖點點頭,身形挺直,聲音緩緩響起。
“鄭陽黑虎,八百黑騎破兩萬軍,陣前斬宗師。”
“奔襲三千里,一戰破十萬拒北軍,回師白柳河,圍殺慕容昭。”
“此等人物,可當得一聲國之柱石,大秦之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