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三兒學歷高,見識廣,他的任何想法提議都比莫家村的人合理,有錢途。事實過后,也是證明三兒建議最為準確,莫村長也說不過他。
現在是改革開放的社會,莫村長也不能倚仗自己身份來要求莫三江。
他老人家只能想方設法,讓他結婚生兒子來繼承他的一切。
在農村,哪可以沒有兒子的呢?
老一輩都是這樣的看法,王大媽更是希望兒子早日成家。
她也對莫村長訴苦說:“我也托了我大姐在幫忙找姑娘了,可是如今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三兒現在又出外學習,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
最主要是莫三江現在長期不在家,暫時沒法子相看,只能想其他法子了。
莫村長提議:“無論如何他都要盡快找個對象,現在他不在家,那對象咱們家長先幫忙看了。真的是好姑娘就記下來,等三兒一回來,馬上安排相親。”
三兒現在年紀不小了,他老婆也過去很久了,應該可以娶老婆了。
到時就不用像現在,每月還要給那么多錢,請人天天守著家寶。雖然劉阿姨多多少少都是拐彎子的親戚,不過都不是一家人,又怎么會真心對待孩子呢?
他們這些老家伙又不在市里,看不到實際情況,年輕人又忙碌工作,問起大威那個潑辣婆娘就一直說好好好,人很好。
對方只是照顧一個小丫頭,一個月就可以領兩百塊工資呢,能不好嗎?
作為三兒親媽的六嫂,天天蹲著拔雞毛那么辛苦,也只得一百幾十工資!
對外人比對母親好,這有點說不過去,有些村民已經在背后說他閑話了!
不過,這莫村長其實也知道,造成這情況是不能全部怨三兒的。
三兒當初分家出來的時候,堂堂一個男子漢,高中生,天天背著孩子干活呢!
那時候的六哥他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他帶孩子的,也只有成仔和他們這些隔房的,看不過眼幫忙搭把手而已。
現在三兒有錢了,都寧愿出大錢請人帶,也不說讓他親媽幫忙帶了。
他記恨之余也感恩,有什么好的,都回來跟他們說,帶他們發財,而不是跟最親的父母說。
如今,三兒是沒有怎樣理他父母,就連逢年過節,也只是儀式上給點禮物,大多是食物而已。
看那規模數量,估計都比不上莫小剛給他父母的供養了。
唉,話說回來也是,當初那么偏心到底,現在即使知道了被放棄的才是最好的,事實上也難轉頭了。
三兒都不當他們是親的,只當一般親戚來往,這下虧大了吧!
只是對方再不應該,也是親生的父母,孩子的婚姻大事還是要多多留意。
王大媽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她早早就拜托王媒婆這個大堂姐幫忙。
可是如今的莫三江身份和地位,那些農村姑娘已經配不上他了。
王媒婆都看在眼里,她也不是那種為了媒人紅包,而亂點鴛鴦譜的人。
她很清楚地知道,想找個登對的,合適的對象就不能急。
所以當她看見自己那個,所謂的堂妹又上門詢問時,不由覺得頭大。
這三兒都出外讀書了,你擔子一頭熱也沒用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