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王家(應該合了別的家族,王家還做不到一手遮天)還有漂亮國,他們私底下都在采取各種謀略,在隱性吸收熊國的資產。
漂亮國目前最財大氣粗,他們采取了各種輿論戰術,通過各種媒體和信息渠道將自己國家的繁榮、強盛及其背后的自由經濟體制、特有模式向熊國各階層轟炸式宣傳。
這樣使得熊國掀起了一股“崇漂亮國”的狂潮,煽動了熊國選擇走漂亮國模式道路的意愿,從而為下一輪金融戰役的勝負打下基礎。
同時,漂亮國派出了大量專家潛進熊國,與熊國內部腐敗勢力里應外合,在內外夾攻之下,熊國相信了自由市場、金融開放、才是繁榮的基石,甚至連必要的金融監管都被說成是專制專權。
嗯,壟斷的意思吧。
于是,無序的金融開放就此展開,尤為著名的是那場轟轟烈烈的“五百天計劃”。
熊國將國企分解為有價債券發放給全民,徹底完成私有化,從而讓熊國一舉進入“公平的自由市場”階段。
每個熊國人都收到了這筆有價債券,大約是每人1萬到1萬5千盧布不等,當時約合3~4萬美元。面對這筆飛來的“橫財”,他們自然是歡欣鼓舞,然而卻絲毫沒有想到,他們手中的這筆有價證券,即將成為徹底瓦解自己國家經濟的一個致命武器!
這時,主角,那金融戰的主力部隊——一批私人銀行家閃亮登場。
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機構等外資金融機構在熊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現代經營管理、私人銀行服務、國際標準結算、免費的咖啡、高檔的營業場所再加上“迷人”的微笑……
嗯,把國家銀行比下去了。
這些外資銀行通過在發達國家市場磨煉出來的一整套的營銷手段,使得永遠需要排隊的熊國國有銀行黯然失色。
他們通過這些討好人的手段,成功收買拉攏了熊國企業和熊國人民的儲蓄,讓人們的存款發生了大轉移。
除此之外,這些外資銀行家們又通過各種回扣,高息等手段,向熊國中央銀行、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大肆套取、借貸到巨額的盧布款項。
等事情做得差不多了,款項收得到位了,一場真正的金融屠殺正式開始。
當熊國人民還在為自己手中免費得到了有價債券、成為“國企的主人”而歡呼雀躍時。
各種渠道開始大規模唱衰盧布,以及胡亂報道熊國國有企業的“研究報告”:
“熊國國有企業根本沒有自生能力~”
“熊國國有企業債券被嚴重高估~”
“盧布需要重新定價~”
“盧布應該采取更加自由的市場化浮動~”
金融機構的研究報告,和國際金融媒體的負面報道,一時間鋪天蓋地,熊國企債券的價格也隨之一瀉千里。
廣大人民慌了,開始瘋狂地拋售手中的債權,而債權的價格則進一步暴跌。
這時,外資銀行家們再度登場,用借來的別人的錢(熊國人民、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錢),以撿白菜一般的價格,收購了這些債券。
至此,大家看到曾經是幾代熊國人,流汗流血犧牲營建起來的強大的國有工業體系,其所有權徹底發生轉移。
也就是說,熊國的國民經濟和國家工業,就這樣被自己人從自己手中全部賣掉了!</p>